•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腦?這場會議掀起一場“腦風暴”

2023-04-21 09:05: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腦?大腦是否也可以借鑒人工智慧運作的原理和方法?……

  松山湖科學會議掀起一場“腦風暴”

  ◎本報記者 葉 青 龍躍梅

  “為什麼腦科學這麼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地説。

  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家參加。4月20日,以“腦科學與類腦技術”為主題的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舉行。會議期間正式發佈了《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共識》。本次會議由廣東院士聯合會和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腦科學的突破還沒産生”

  作為生命科學最難以攻克的領域之一,人類對大腦的研究到了哪一個水準呢?“腦科學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相當於20世紀初期階段的物理、化學,真正的突破還沒有産生。”蒲慕明指出。

  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腦?“人腦最大的特點是高效,人腦只需30瓦的能量就可以運作起來,這種效率是同規模人工智慧難以超越的。”蒲慕明表示,希望未來的類腦演算法能夠超越深度學習的演算法,這就是人工智慧下一步發展的重要突破點。目前ChatGPT還沒有突破此問題,因為算力仍沒有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雄裏認為,腦科學是最終極的科學,不只是科學問題,更是哲學問題。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到某個程度,將對人類社會産生深刻的影響。科學界有責任對腦科學、人工智慧有更加清楚的認知,找到正確的發展路徑。“人工智慧可以借鑒大腦的運作方式,但反過來,大腦是否也可以借鑒人工智慧運作的原理和方法?”

  “我是給腦科學‘打工’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程和平打趣道,“我主要研發觀測裝備,搭建新型平臺,通過平臺探索腦科學等複雜科學的研究範式。”他表示,大科學時代的生命科學特別需要工具,需要新型的研究平臺,這個工具和平臺需要學科支撐,也需要産業支撐,更需要新型的人才。

  把基礎研究和臨床結合起來

  腦科學研究的進步,有助於為人類的健康提供科學支援。今年1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英國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公佈了1例被臨床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19歲患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繼宗以此為例指出,到目前為止,認知障礙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為什麼基礎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認知障礙性疾病在臨床中沒有非常好的解決?這就需要我們把腦科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能夠有效結合起來”。

  他強調,臨床神經科學是腦科學問題源泉和研發成果應用基地。“臨床是問題的來源,不過臨床發展的問題,臨床大夫確實很難單獨解決,需要多學科的合作。正因如此,研究發現的問題要到臨床中檢驗,科學研究的結果要到臨床中驗證,最後通過精準醫學來産業化”。

  “這是一座科學的城”

  腦科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焦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正在謀劃打造類腦與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及産業新高地。

  “這足以説明東莞是一座創新驅動發展之城,説明松山湖科學城是一座科學的城、科技産業的城。”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志傑為之點讚。

  打造類腦與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及産業新高地,松山湖科學城是有底氣的。自2019年東莞與中國科學院達成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學城以來,松山湖集聚了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批大裝置、大平臺,正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落地,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即將建成,吸引了一大批院士和科學家長期在此開展科學研究,為東莞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松山湖科學城空氣中都飄著科學的味道。”東莞市委副書記、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表示,一流的科學城,需要一流的人才。當前,東莞營造了適宜人才成長髮展的宜居宜業宜研發的城市環境,營造出重視科學、重視人才的創新氛圍,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學者把優秀的團隊、人才推薦到東莞來,助力松山湖科學城邁向國際一流科學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