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2023-04-06 08: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錨定目標,砥礪奮進。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採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綠色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加強頂層設計——

  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一貫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勁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説,中國所作的莊嚴承諾,將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些都將有力地推進全球降碳的進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品質發展;有利於推動污染源頭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利於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戰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系統觀念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過程,加強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已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1”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文件共同構成,“N”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及相關支撐保障方案。同時,各省區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總體上已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政策措施,強化務實行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著力建設“森林中的鋼廠”和“濕地中的化工區”,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實現資源高效化高值化利用,相繼獲評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區、國家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全國綠色化工園區。

  一年拆解廢舊家電300萬台,單位産值能耗同比下降16%,海爾集團建設的家電行業首家綠色再迴圈互聯工廠,投産後效益顯著。海爾集團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將低碳節能融入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驅動産業鏈全流程綠色發展,促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加大力度採購可持續原材料,積極推動採用可持續包裝;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産品中環保材料的使用佔比……作為綜合性體育用品企業,安踏集團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生産中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綠色環保的商品選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強有力的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和有效的行動力,將不斷取得新成就,逐步實現‘雙碳’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説。

  促進轉型發展——

  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

  建成後年平均發電量達2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四川甘孜,國投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建設正酣,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

  一次充滿可存100萬千瓦時電,滿足約8萬戶居民一天的生活用電。浙江湖州,國家電投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有序推進,這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鉛碳儲能電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大力推行綠色生産方式,推動能源革命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

  ——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調整。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海南昌江,3月12日,中核集團“玲龍一號”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反應堆壓力容器與蒸汽發生器組件組焊後,一次側水壓試驗圓滿成功。作為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型壓水堆,“玲龍一號”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廣西崇左,中國能建“風光水火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發電約260億千瓦時。

  新時代以來,我國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截至2022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全國煤電裝機。“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資源豐富、對環境友好等優勢,同時,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國家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説。

  不斷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準。我國開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新增煤電機組執行更嚴格節能標準,發電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目前,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佔比達94%左右。

  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3月16日,國家電網隴東送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這是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可將甘肅隴東地區的煤電、風電、光伏發電聯合送往山東,提高電力餘缺互濟、時空互補、多能互換能力。如今,在南方電網公司,打開新能源調度運作管理平臺,就能了解近800家新能源場站的資訊,隨著數字電網建設加快,有效應對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給電網帶來的影響。

  ——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産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建築業綠色低碳轉型正穩步推進。廣東深圳,中建科技設計建造的我國首個裝配式百米“摩天工廠”即將竣工,項目採用“光儲直柔”技術,屋頂光伏可滿足臨建用電需求,節省約20%的電費。“中建集團探索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及工業化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重點圍繞新型建築材料、資源迴圈利用、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等前沿方向,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介紹。

  運輸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去年10月,京東物流首批氫能源物流卡車在廣東廣州投入運營,卡車單次運載量達18噸,比傳統燃油車每月可減少碳排放約150千克。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持續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落實“雙碳”目標——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如何貫徹落實好有關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要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加快調整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形成以綠色低碳為特徵的産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

  全國碳市場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以來,運作平穩有序。截至今年2月底,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2.3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達105.9億元。“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涵蓋配額分配、數據管理、交易監管、執法檢查等全流程的基本框架制度,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李高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數據品質管理,研究擴大行業覆蓋範圍,逐步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各行業各企業積極行動起來。伊利集團發佈零碳未來計劃和路線圖,將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持續開展全生命週期的環保行動,從源頭控制能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茅臺集團實施“增水、提氣、保土、護微、生態系統平衡”五大工程,全面推進“節能降碳增效、綠色産品設計、産業鏈綠色轉型、綠色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生活”五大行動,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加快綠色低碳迴圈發展。

  作為聚焦綠色發展的中央企業,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著力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加快産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産業發展新路徑,打造具有重要引領力、影響力的綠色低碳産業群。

  習近平總書記4月4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用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6日 02 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