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冬奧閉環裏的年輕人

2022-02-04 10:4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除夕之夜,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閉環內的一家火鍋店閉門謝客,僅招待一場臨時的“家宴”。“家人”是周邊商戶的少量員工,受邀的95後調飲師王重陽幸運地吃到那個包著錢幣的餃子。對於擁有6年海外留學經歷的她而言,這不是第一個沒有家人陪伴的春節,可它依然特別,“我在這兒多了一群新的家人”。

  對更多人而言,在北京冬奧會的閉環裏度過的第一個不在家團聚的春節。

  在廣東讀研的湖南“伢子”夏傑海收到了外國同事的拜年電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麻醉科大夫楊嬌楠沒有守歲,第二天清晨在小海坨山迎接了虎年第一縷陽光;王映華又一次成為兩個孩子“視頻裏的媽媽”,現實中,怎麼讓團隊裏20多個志願者“大孩子”春節過得熱鬧些是她正操心的問題。

志願者在閉環內過春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攝

  為防止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而影響舉辦城市防疫形勢,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對所有涉奧人員實施閉環管理,嚴格與社會面隔開,確保閉環內人員與閉環外公眾沒有接觸。閉環管理涵蓋抵離、交通、住宿、餐飲、競賽、開閉幕式等所有涉冬奧場所。

  這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疫情防控的關鍵政策。

在熱鬧與寂寞之間

  張家口賽區的競賽項目集中在冰雪小城崇禮,前往雲頂滑雪公園的途中,圍繞住宿地,往往餐飲及購物幾家商戶就能構建起迷你版“商圈”。風雪中,寥寥幾家店面緊緊相依,閉環啟動後,部分員工主動留守,共同服務涉奧人員。

王重陽(右)在張家口賽區閉環內當調飲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攝

  王重陽所在的門店是某茶飲品牌在冬奧前夕剛開的,得知店舖設在閉環內,她第一時間報名,“我是北京姑娘,從小在什剎海滑冰,還當過一段兒運動員,後來去加拿大留學也滑雪,對冰雪運動很有感情。”王重陽不斷列舉理由強調自己“沒理由不來”,包括父親服務過1990年北京亞運會,“特驕傲”;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在學校組織下去鳥巢看過田徑比賽,“特激動”;外婆家住亞運村,每週回去必經鳥巢和水立方,“見證了它們拔地而起的過程”。

  14年後,北京冬奧會,王重陽參與了一個特殊主題門店從無到有的過程。6名從全國抽調的95後職工組成“雪山小隊”,自己裝釘、塗鴉完成了店面的主題設計,“店在半山腰,快遞只能抵達山腳下,桌子、椅子都得我們踩著雪路扛上來的。”1月初,王重陽暫別被COSPLAY(扮裝遊戲)、Lolita(洛麗塔)、漢服佔據的生活,進入冬奧閉環,和原駐商戶一起迎接未來3個月的生活。

  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沒有娛樂活動的單調、親友不在身邊的孤獨,這些困擾在王重陽眼中卻不是問題,“我特別喜歡跟人聊天,很快就跟每家店的哥哥姐姐都特別熟,他們經常招呼我去吃飯,尤其小年那天,鐵鍋燉家的姐姐還叫我一起包餃子,然後送去每家店。”

  在閉環內,來自天南海北,不同年齡、背景的人們相互搭夥兒、甚至成了室友,“我們3個人一間屋,有宿舍長,就像大學住宿舍一樣。”王重陽記得,剛到加拿大求學,異鄉放大了孤獨,“想和家人視頻,撥了趕緊挂掉,怕他們擔心”,是一群朋友幫她熬過了最難的日子,慢慢地,她練就了“照亮”別人的能力,“沒話題就創造話題,無聊了就讓生活變有趣。”

劉浪在張家口賽區訪客卡辦公室工作。劉浪/供圖

  劉浪所在的訪客卡辦公室原本也是個熱鬧的窗口,但為保證疫情防控,本屆冬奧會發放訪客卡的對象從非註冊人員限定為註冊人員,訪客數量在賽期明顯減少,加之辦公室設在安檢口之外,離場館有一定距離,在培訓00後志願者時,作為辦公室副經理,1999年出生的劉浪強調“咱得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劉浪本科學習德語,考研時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推出的奧運傳播專項計劃,班裏的20名同學目前都在北京冬奧會不同崗位實習。具備外語和傳播學的學術背景及多次志願服務經歷,劉浪期待在冬奧會上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可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她發現自己得走出舒適圈。

  作為實習生,劉浪從去年10月就加入團隊提前入場,迎接這位湖南姑娘的是遠離繁華的場地和“食堂不放辣椒”的現實,好在當時已經入冬,幾場大雪便能消解南方人的不適應。可挑戰還在後面,賽事籌備期,她接觸的是媒體運作領域的各項工作,比如主責空間的規劃設計,技術、電力、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她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的領域,怎麼看OB圖?插口安在哪?傢具白電如何擺放?每個問題都是知識盲區。好在作為當時團隊內的年輕成員,她可以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他們像我的哥哥姐姐,一直在幫助我照顧我。”但隨著工作推進,她在訪客卡辦公室迎來了要獨當一面的時刻。

  曾經熱鬧的窗口如今略顯冷清,訪客卡辦公室的節奏慢了下來,一度令劉浪有些不適應,尤其對比其他同學在崗位上忙碌,她有情緒需要紓解。但一批志願者抵達辦公室迫使劉浪迅速完成了身份和心態的轉換,“一開始我更關注的是自己工作或心理上的狀況,但現在我得去更關心志願者有沒有遇到問題,該怎麼幫他們解決。”

  小小一間臨時搭建的辦公室裏,幾個同齡人認真規劃著更合理的流線、調整著屋內的擺設,自己創造著樂趣。讓劉浪最近覺得開心的是,一次坐錯班車的經歷讓大家去到山頂隔著車窗看到了冬奧賽場,“這是我來崇禮那麼久,第一次離賽場那麼近。”

被模糊的年齡

  “陽光充足,空氣冷冽。”同樣來自湖南的夏傑海也在去年10月感受到了崇禮的冬天,在廣東讀研究生的他一來就喜歡上空氣中能讓人清醒的寒意,像時刻充滿自由和挑戰。

  夏傑海學習的是口譯專業,但似乎遇到了瓶頸,“語言要和具體而微的專業領域結合在一起,才更能彰顯其價值。”他抓住一個機會,能在賽時為冬奧電力設備運維工作提供翻譯服務,為此,他需要提前數月入場。可以預料的是,他還將迎來一個最忙碌的春天,冬奧會期間,他將在閉環內度過第一個沒有家人陪伴的春節,恰好這個時間段也是他論文開題報告提交的最後時限。

  千頭萬緒都被鎖進了他在閉環的生活裏,這兒的時間像一塊被敲裂的鏡子,看似零散卻總得保持警惕,在每天不定時跟隨服務對象穿梭場館的間隙,夏傑海把在冬奧實習中遇到的問題、背景知識表達、文化衝突解決等方面的經歷當作論文素材,“完成了系統化的梳理”。

  由於服務對象從事電力設備運維,夏傑海得迅速掌握專業詞彙,更重要的是在多方溝通中為彼此因文化差異産生的矛盾找到平衡點,“口譯本來就是要化解對話衝突,搭建交友的橋梁,我勉強做到了。”對他而言,如果把這次經歷當作第一次邁入職場,收穫的成長甚至比專業技能提升更加明顯。

  “我能體會到界限感、專業性和情緒穩定的重要性。”工作中,夏傑海的服務對像是一名外籍工作人員,比他大幾歲,但也是90後,“這是我第一次遇到外國朋友以工作同事的身份出現。”私底下,他們會一起滑雪、打球,但切換到工作狀態,對方顯示出的是實幹和冒險精神並存的面貌,“有時候面對一個難題,我心裏已經默默斃掉這個方案了,但他每次都能‘打我的臉’,且經常面對一個方案,他會身體力行地驗證可行性,而不是停留在思考層面。”

  有時,對方的自信會顯露出執拗的一面,夏傑海也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表達意見。“冬奧匯聚了各個國家的人,不管是幕前還是幕後, 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勢必會有磨合和適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 我們中國年輕人的態度不卑不亢, 我能強烈感受到文化自信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為了有自信以滑雪醫生的身份站上冬奧賽場,楊嬌楠準備了近4年,位於延慶賽區的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是她的戰場。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上危險性較高的項目之一。主賽道全長約3000米,落差約900米,頂級運動員的滑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40千米以上,據了解,這項比賽的受傷率接近15%。因此,需要具備滑雪基礎的醫務人員承擔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雪道醫療保障工作。

  2018年,中國第一支滑雪醫生團隊成立,服務高山滑雪的醫生隊伍由來自北京多家三級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組成,具備專業醫療技能和滑雪技能的楊嬌楠是其中一員,“作為麻醉科醫生,我對急救的情況更加熟悉。”為了完成國際雪聯規定的“賽時如果發生運動員摔傷事故,醫務工作者必須在4分鐘內趕到現場”,近40名滑雪醫生除了每年冬天要上雪場培訓,其餘時間還要學習英語和各類急救技能,而高海拔上惡劣的氣候條件也不斷對他們提出考驗。

楊嬌楠在延慶賽區擔任滑雪醫生。楊嬌楠/供圖

  “我們幾乎是最早到崗和最晚撤離的崗位。”1月23日,楊嬌楠和隊友進入閉環,每天一早乘坐固定閉環車輛耗時1小時從住地進入高山滑雪中心,早出晚歸近12個小時,因站點就在賽道旁,他們常常得在戶外值守,零下30攝氏度的戶外,山風過境,生理經受的考驗似乎拉長了時間,“以前在醫院,每天高度緊張,一秒不得閒,現在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獨特的空間下,年齡也模糊起來。因高度專業性的需求,隊裏的醫生基本都是各大醫院的中流砥柱,甚至不乏資深專家,“我們隊裏85後就算最年輕的,年齡跨度有30歲。”楊嬌楠今年34歲,比她小1歲的隊友在進閉環的第三天當了爸爸,只能在手機上見證女兒出生;而她的搭檔是最年長的隊員、62歲的榮紹遠,“裝備了氧氣瓶、夾板、綁帶、藥品、呼吸器等重十多公斤的急救包,都是榮院長幫我提,反倒他一直在照顧我。”

  在這個團隊裏,楊嬌楠感受到相同的滑雪愛好消弭了年齡及資歷的差距。榮紹遠是著名骨科專家,但在一次查勘過程中,主動向楊嬌楠請教急救包裏她擅長的搶救用品,這讓楊嬌楠卸下了藏在心裏的壓力,“榮院長經常給我肯定,讓我每天都處於一種高漲的情緒裏。”但更多時候,她像一塊海綿,從隊友身上重新校準著職業和生活的靶心,“我的隊友不僅業務能力能打,他們還能平衡好家庭、工作和個人愛好間的關係,除了滑雪,很多人沖浪、騎摩托車、潛水,我們需要用運動去疏解工作中的高壓,這樣對延長職業壽命很有益。”

張家口賽區山地新聞中心新聞工作間志願者串了1400多把鑰匙。劉嘉懿/供圖

起碼比別人離得近

  2015年7月31日,王映華在張家口大境門見證了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的一幕,自此便和冬奧結下緣分。作為張家口賽區山地新聞中心媒體工作間副經理,她也于去年就進駐施工現場,拿到鑰匙的一刻,她笑稱:“家大業大,900平方米大房子都是我的。”

  但真正開始籌備便發現,一個微小的細節也能變成大工程。工作間備有1400多把鑰匙,但每個鑰匙需要附上專屬的號牌,最先進入閉環的3名志願者承擔了這項繁瑣亦繁重的任務,她們得把每個號牌用指甲摳開,裏面填上字,再把鑰匙串到鐵環裏,3個人組成了一條流水線,悶頭幹了3天才完成,“指頭破皮了,美甲也摳壞了。”王映華注意到,三人幾乎沒有怨言,串完鑰匙後還換著姿勢和她們的“萬貫家財”合影,“能吃苦,很樂觀,完全改變了我對00後的刻板印象。”

  除了工作態度,這群孩子的語言能力、創造力和執行力總能讓王映華感到驚喜。一個記錄記者詢問資訊的表格,拿到手時,不僅基礎資訊全面、清晰,而且還分出中英文兩個版本;負責消殺的志願者主動拍攝負責區域,認真記錄記者工作的點位,確保及時完成任務,“我好像沒經歷過兵荒馬亂的磨合期,他們一進閉環就迅速找到了工作狀態,運轉非常順暢。”

  王映華曾擔心閉環內的生活太枯燥,年輕人很難適應,但一次推開志願者休息間的門,一點聲音都沒有,大家都在埋頭做自己的事,要麼寫論文、要麼學日語,甚至還有同學在翻查北京奧運會相關檔案,“感覺像在考試”。這一幕讓王映華深刻感受到“少年強則國強”,“以前我朋友圈發的都是個人化的生活感悟,現在經常會有‘國家’‘民族’的字樣,我是真的從這些00後身上看到這些詞的未來的可能性,他們給我的感覺太棒了。”

  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併為之努力,是王重陽在自己和同齡人身上看到的共性,她留學時的專業是珠寶設計和經濟管理,但因為喜歡通過茶飲傳遞暖意和文化,便回國從事了人社部新認定的新職業“調飲師”,並且因此服務於冬奧會,她很喜歡中國運動員谷愛淩,“她也是因為熱愛在堅持,我們想法一致。”

  冬奧會賽時,王重陽所在的區域離谷愛淩的賽場不到一公里,但由於閉環管理要求,她無法前往觀賽,“近在咫尺遺憾嗎?”“不遺憾,起碼我已經比別人近很多了。”

  本報河北崇禮2月3日電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