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成為世界第二!誰説“進口”不重要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於2021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據了解,本屆進博會共有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其中15個國家是首次在國家展亮相,將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參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
(圖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
從1982年到今天,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裏,中國進口從“榜上無名”到穩居全球第二,中國經歷了什麼?為什麼今天仍要擴大進口?
中國進口“逆襲”之路
《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服務進口連續7年穩居全球第二。此外,世貿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達到12%,貢獻全球15%的進口增量,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進口比出口重要”
2018年首屆進博會如期舉辦,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中國在進口領域的大步邁進引起廣泛關注,但“進口是花錢,出口才是賺錢”這樣的聲音也出現了。
第三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某展位(圖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係副教授余智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公允。他表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國民“福利”即消費者的滿足感,而消費者滿足感的直接來源是産品消費。“從外貿角度看,進口是貿易的目標,是外國生産、供本國消費;出口則是實現進口的手段,是為了實現進口而不得不付出的成本與代價,是本國生産、供外國消費。”
余智認為,“進口是花錢,出口才是賺錢”的表述看似沒錯,但將賺來的錢換成商品消費(進口)才是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説,進口甚至比出口更重要,因為它是出口的最終目標。”
為什麼要持續擴大進口?
從首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到第三屆的726.2億美元,數字的變化直觀呈現進博會取得的豐碩成果,也讓各國企業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和紅利。
(圖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
余智認為,我國主動擴大進口非常有必要,並且有特殊的歷史背景。
第一,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外貿工作中一直注重出口創匯,以購買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的進口,來提高國內經濟發展水準,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還通過出口帶動經濟增長與就業。但相關政策長期執行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出口依存度過高、出口順差過大、貿易目標扭曲(為出口而出口)、貿易條件惡化(出口産品生産過多導致其價格相對於進口産品價格下降)、通貨膨脹加劇(出口過多導致國內供給不足)、外匯儲備風險增加(投資風險與貨幣貶值風險加大)、對外依賴加重(過於依賴外部需求)等。這些問題在2005年左右已經開始顯現,當時國家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2005年開始人民幣逐步對外升值)來緩解這些問題,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些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此需要通過主動擴大進口,更好地實現進出口的平衡。
第二,中國長期過多的出口與貿易順差容易引發對外貿易摩擦。
第三,經過四十餘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脫貧攻堅與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巨大成果,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國外高品質産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強,同時經濟發展對國外原材料、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強,這些也都對擴大進口提出了內在要求。
“總之,從實現進出口的更好平衡、緩解對外貿易摩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以及經濟發展對外部資源的需求等三個角度來説,我國主動擴大進口都是非常必要的。”余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