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是種好自家“一畝三分地”,還是大家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2021-11-04 17:30:00
來源:學習小組
字號

  在京津冀,有句話流傳多年:“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強大的“虹吸效應”下,地區發展不均衡、不協調問題讓京津冀各自“頭疼”。

  不止京津冀。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世界少有,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篇難做的大文章。是種好自家“一畝三分地”,還是大家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習近平總書記成竹在胸。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一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習近平的戰略判斷緊扣中國實際。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現實,中國逐步形成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總體戰略,區域發展戰略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頭戲。

  這些戰略的實施,使中國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然而,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例如,生産力佈局多次調整,東部實現了率先發展。隨著時間推移,發展落差不斷加大。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缺乏聯動,發展中各自為政、各幹一攤,有的地區上游發展好,污染轉下游;有些領域“九龍治水”,誰都想管,什麼也管不好;落後地區急著把經濟搞起來,導致新問題出現;富的地區不斷有資源、人才集聚,又難免負荷過重。

  如何破局?

  “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習近平為區域協調發展指明方向。

  二

  2017年6月30日,香港。習近平與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有這樣一段對話:

  “是坐船過來的嗎?”習近平問。

  “是的,坐船要一個多小時。”崔世安答道。

  習近平説:“等港珠澳大橋修好了,可以縮短到半個小時了。”

  第二天,《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備受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2018年10月,具有標誌意義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是全球已建的最長跨海大橋;今年9月,“橫琴方案”“前海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又添動力……

  在破除資源流動障礙、促進區域間合理分工、加強地區合作等方面,京津冀也是難題一堆。

  2014年2月,習近平在京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作出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著力點和出發點,就是動一動外科手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大城市病’問題。”有了頂層設計,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兩座新城呼之欲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雄安新區。

  7年多來,京津冀三地積極行動:北京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累計近3000家,市級機關35個部門1.2萬人搬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大興機場“鳳凰展翅”,京雄高鐵全線貫通,津石高速通車結束兩地“折線跑”;雄安新區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啟動區和起步區120多個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提出及實施,則是意在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習近平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習近平説,這件事就算是“水泥墻”,也要發揚釘釘子精神釘進去。5年多來,習近平先後來到長江上游、中游、下游,3次召開座談會,佈局得當,落子精妙。

  以“一帶一路”建設助推沿海、內陸、沿邊地區協同開放,統籌國內國際、協調國內東中西和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支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有了新部署……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聚焦各區域發展優勢和短板,縱橫聯動東西南北、統籌聯通國內國外,下出了一盤氣勢恢宏的發展大棋局。

  三

  實實在在的戰略舉措,優化了空間佈局,推動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2020年,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産總值達557973億元,佔全國比重超54%;西部地區生産總值增長3.3%,增速在四大板塊中位列第一;東部與西部、中部與西部、東北與西部地區的收入之比分別為1.62、1.07、1.11,比2013年分別下降0.08、0.03和0.18。

  進入新發展階段,區域協調發展如何更進一步?高品質發展無疑是關鍵詞。習近平指出,“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源”“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探索有利於推進暢通國內大迴圈的有效途徑”。

  今年10月22日,習近平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時指出:“‘十四五’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抓好重大任務貫徹落實,力爭儘快見到新氣象。”

  對於以4%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約1/4經濟總量的長三角,習近平要求,“必須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近日發佈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部署協同建設現代産業體系、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等9大任務,進一步激活西部近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中部地區是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空間樞紐。不久前,《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發佈,針對6省發展水準不同、域內經濟聯繫緊密度融合度不高等問題,推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加快産業轉移、推動動能轉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新時代的神州大地,一個個發展引擎加快轉動,區域板塊之間不斷融合互動,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正加快鋪展,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