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趕考”的清醒始終牢記“兩個務必”
以“趕考”的清醒始終牢記“兩個務必”
《求是》雜誌記者 高天鼎
滹沱河波光粼粼,柏坡嶺滿目蔥綠,環抱起一個靜謐的村莊——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這裡動身前往北平。臨行前,毛澤東對周恩來説,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説,我們都應當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説,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中國共産黨人特別重視從古往今來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發表《甲申三百年祭》,敘述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進入北京以後,一些首領因為勝利而驕傲起來,貪圖享受、生活腐化,建立的大順政權僅僅存在短短的43天便灰飛煙滅。毛澤東讀後感慨萬千,當即把該文列為黨內整風學習文件。他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指出:“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以為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1月,毛澤東在給郭沫若的信中表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當歷史的車輪行進到1949年初時,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勝利,歷經千辛萬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中國共産黨即將執掌全國政權,領導建設一個新中國。在勝利面前,中國共産黨能不能經得住勝利的考驗,怎麼避免重蹈由勝利到驕傲、由驕傲到腐敗、由腐敗到滅亡的歷史覆轍,毛澤東高度警惕,並把它作為我們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迫切歷史課題提到了全黨面前。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這是中國共産黨執掌全國政權前的最後一次中央全會,全會結束十天后,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澤東在全會上指出: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奪取這個勝利,已經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
為此,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後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齣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會場是簡陋的,簡陋的會場裏卻誕生了不朽的思想。毛澤東的闡釋如警鐘、似重鼓,敲擊著每一個共産黨員的心靈,成為“跳出週期率”、“不當李自成”的濟世良方,成為永恒的歷史標記。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全會上強調:“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圖為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西柏坡。 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個務必”。他説:“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於哪些考慮?”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這裡面,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曆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越是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刻,越是要保持高度歷史清醒。正是始終保持著這份清醒,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進京“趕考”後7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大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這場大考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就是這場大考的繼續。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征途漫漫,惟有奮鬥。”在新的征程上,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徬徨,必須始終牢記“兩個務必”,賡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輝煌。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和戰略考慮,我們要不斷學習領會。我們要不斷向全黨嚴肅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牢記是為了更好出發。只有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始終同人民風雨同舟、領航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只有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只有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始終同人民密切聯繫在一起,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不斷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