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當年草棚中是怎麼辦黨校的?

2021-03-21 09:33: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華中局黨校是中共中央華中局于1941年5月在蘇北鹽城創辦的一所幹部學校,在艱苦的抗戰環境下,雖幾經周折,幾度遷址,仍克服困難,堅持辦學,直至1944年冬完成歷史使命。該校先後舉辦了4期培訓班,培訓地方縣區幹部、部隊團營幹部1000多人,青年知識分子200多人,大大加強了華中幹部隊伍建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適應戰爭環境,黨校辦學軍事化。華中局黨校辦學期間,敵後抗戰正處于最艱苦的時期,日偽軍經常下鄉“掃蕩”,因而迫使黨校經常遷移。劉少奇提出:“為了使黨校能夠適應戰爭環境辦學,黨校也要軍事化。背起背包,拿起槍桿打仗走路,放下背包學習,農村田間是我們的課堂。”華中局黨校對學員實行軍事化管理,按軍隊組織編制,軍事訓練與文化教育並重。1941年7月,日偽軍對鹽城發動大“掃蕩”。根據華中局的指示,黨校全部學員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立即轉移。長途轉移過程中,黨校師生井然有序,絲毫沒有損失,平時的軍事訓練和作風養成收到顯著效果。黨校轉移到蘇北阜寧縣西南的偏僻水鄉汪朱集後,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這里窮鄉僻壤,一時竟找不到一間可供上課使用的大教室。劉少奇同志堅定地表示:黨校一定要辦,沒有屋基向荒地要,沒有磚瓦找蘆葦。他親自帶領大家割蘆葦、整荒地,搭建了一座草棚黨校。在這間簡陋的教室里,華中局黨校第二期培訓班如期開學。

  充實師資力量,領導親自上講堂。華中局黨校有一支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如歷史學家呂振羽、經濟學家孫冶方等。除了這些業務精深的固定教員,華中局領導劉少奇、饒漱石、曾山和彭康、錢俊瑞、馮定、薛暮橋等人,也經常抽空到黨校講授抗戰形勢、軍事鬥爭、政權建設、文化建設等課程,成為黨校的兼職教員。華中局黨校第一期開學後,劉少奇專門抽出4天時間,為學員作了《馬列主義戰略和策略》《反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人的階級性》《論黨內鬥爭》等專題報告。第二期開學後,劉少奇打起背包,7次住進黨校備課講課。第一次1天,講了《人為什麼犯錯誤》;第二次6天,講了《民主精神與官僚主義》《論黨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第三次7天,專門講《哲學的范疇》《辯證法唯物論》;第四次4天,講了《黨的戰略與策略》《中國革命戰略問題》;第五次3天,講了《關于統一戰線問題》;第六次1天,講了《1941年形勢和1942年任務》;第七次2天,講了《怎樣進行黨內思想鬥爭》。

  重視理論教學,係統講授馬列課。華中局黨校學員大多數是新四軍團以上的幹部和地方上的縣區幹部,他們長期在遊擊環境中堅持鬥爭,沒有機會接受係統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對他們加強馬列主義教育,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就成為華中局黨校的重要任務。在課程設置上,華中局黨校把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作為主課,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和中國革命問題等馬列主義基礎理論課。同時,把《共產黨宣言》《列寧主義問題》《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論持久戰》等著作列為學員學習的必讀書籍。教員孫冶方(化名宋亮)在編寫《馬列主義原理》教材過程中,就有些同志存在的經驗主義和輕視理論學習的問題請示校長劉少奇。劉少奇在復信即《答宋亮同志》中,論述了革命理論對指導革命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我黨過去的幾次挫折都是由于理論指導上的失敗,因此全黨都必須以極大的努力來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學習和修養,才能保證黨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和具體指導。

  理論聯係實際,深入淺出解困惑。華中局黨校緊密聯係抗日鬥爭的實際和學員的工作實踐,引導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皖南事變以後,有學員認為國共關係的全面破裂已經不可避免;還有學員對國共力量對比有疑慮,認為皖南事變說明國民黨反動派的力量強大。針對以上情況,劉少奇對歷史問題與現實狀況作了詳細的分析,既批判了對前途失去信心的右傾觀點,又批判了那種“不要統一戰線,要以先下手為強”的“左”傾錯誤思想。劉少奇的分析,深入淺出,以理服人,學員聽了都很信服,對黨的政策也加深了理解。劉少奇《論黨內鬥爭》的講稿內容在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後,毛澤東為此專門寫了按語,稱該演講“理論地又實際地解決了關于黨內鬥爭這個重大問題,為每個同志所必讀”。

  華中局黨校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以簡陋設施辦出高質量培訓班的辦學實踐,對于我們做好新時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具有重要啟示。

  明確黨校姓黨原則,堅持黨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重視發揮黨校作用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長期以來,我們黨運用黨校這個陣地,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幹,為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了黨校工作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各級黨委應該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重大意義,把辦好管好建好黨校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牢牢把握“黨校姓黨”原則,把黨校工作納入黨委整體工作部署和黨的建設總體安排,在把握方向、統籌協調、化解困難等方面履職盡責,幫助黨校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推動黨校高質量發展。

  把握黨校工作重點,突出抓好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黨校是我們黨對領導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各級黨校要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確保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兩類課,在各級黨校教學安排中不低于總課時的70%。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引導黨員幹部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更好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論聯係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華中局黨校始終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教學方針,為辦好黨校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回答普遍關注的問題,注重解答學員思想上的疙瘩,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防止空對空、兩張皮。”各級黨校要大力弘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緊密聯係當前的形勢,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教學,緊密聯係學員的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開展教學,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領導幹部到黨校講課制度。黨校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一方面他們基本都已具備一定程度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大都具有相當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們帶著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迫切需要在黨校學習中得到理論上的解釋和論證。這就要求黨校教師既要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還要了解國情、省情和所在地區的基本情況與突出問題;既要準確解讀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又要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闡釋。因此,各級黨校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加大中青年教師挂職鍛煉力度,選聘行業專家擔任黨校兼職教師,提升教師闡釋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把領導幹部到黨校講課的好傳統發揚光大,使之制度化、常態化。領導幹部在政策把握、視野思路、問題導向、實踐經驗、理論聯係實際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可以不斷提高黨校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要確保領導幹部到黨校授課的課時佔主體班次總課時比例達到20%以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