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兌現承諾 :擺脫貧困

2021-02-24 09:24:00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在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贏得一次又一次偉大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一百年風雨兼程,道不盡坎坷滄桑;一百年風雲巨變,數不盡偉業輝煌。中國西藏網策劃推出“百年芳華”系列,走進中國共産黨的輝煌歷程,感悟初心與使命、榮光與偉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貧困問題始終是困擾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幾千年來,由於生産力水準低下,以及疾病、戰亂、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即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盛世”,人們也未曾脫離貧困。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這樣的任務只有中國共産黨才會提出;這樣的標準,也只有中國共産黨才會要求。

  “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的出路”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為消滅貧窮,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推翻“三座大山”只是消滅貧窮的第一步,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是根本保障。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向貧困宣戰。毛澤東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的出路”。1956年,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誌著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地建立起來,消除了造成貧困的不平等社會結構,奠定了消除貧困的制度基礎,極大改變了我國貧窮落後面貌。

  據統計,1956年,全國居民的消費水準比1952年提高了21.3%,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面對嚴峻的貧困現實以及人民群眾想要儘快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迫切要求,黨和政府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對抗貧窮。從1978年到1985年,按照當時的標準(每人平均收入200元),我國貧困人口從2.5億下降到1.25億。從1986年起,我國開始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農村扶貧開發。

  199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對扶貧開發做出了宏觀規劃和設計。到了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在上個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這麼多的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開始從解決溫飽為主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的階段。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要求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儘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實行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

  短短的幾十年間,按現行標準測算,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七億多,這是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的奇跡。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

  2012年,中華民族迎來了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彼時,中國還有著9899萬的農村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自身發展能力較弱,且分散在交通資訊閉塞、經濟發展落後、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脫貧成本之高、難度之大、見效之慢,超過以往。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要求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此後一系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得以實施。

  2013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對精準扶貧戰略和相關政策體系進行了頂層設計。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扶貧開發的基本方略,並開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這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役。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任務,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刺脫貧攻堅的終點沒有改變,時間也沒有拖延。2020年底,中國歷史性地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兌現了中國共産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這是一場偉大的接力,擺脫貧困的接力棒傳到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手中。終於,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奔向了貧困終點,開啟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國西藏網 文/孫健)

[責任編輯:張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