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涼山暖了心更暖

2021-02-16 10: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我有幸參與、見證、書寫了生我養我的大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並通過文字和“懸崖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昭覺人,也是最早報道“懸崖村”的人之一,我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我心中一直有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將這份情感化作筆下的文字,成就一部反映“懸崖村”脫貧攻堅故事的作品。2019年3月,我終於憑藉長篇報告文學《懸崖村》圓了夢想。

  從2013年2月起,我數十次到“懸崖村”深入採訪。“懸崖村”抬頭是懸崖峭壁,低頭是深溝險壑,有的地方能下腳的空間還不到半個腳掌大。但一次次走訪下來,我實實在在地感到村裏有太多難忘的人:個子矮小、靈活爬藤梯的書記阿皮幾體,與村民們打成一片,深受信任;年輕的“牛書記”阿吾木牛,任憑雨水、洪水都澆不熄他帶領群眾建鋼梯的激情。有太多難忘的事:鄉親們怎樣齊心協力建鋼梯、養山羊、種油橄欖、開發旅遊業、發展教育事業;孩子們的上學路怎樣從艱辛走到希望;基層幹部的扶貧路凝結著怎樣的汗水與智慧……

  今天,讓“懸崖村”聞名的,已經不再是這裡的藤梯,而是這裡發生的改變。村民們戰天鬥地,上上下下3萬人次,用堅實的肩頭將1500多根、40多噸重的鋼管和6000多個扣件背上了山,用雙手建起了2556級鋼梯。路通了,鄉親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村民陳古吉成了靠野生蜂蜜致富的職業追蜂人,俄的來格種上了經濟作物青花椒、臍橙,莫色拉博成了“懸崖村”的攀岩領隊……生活好了,思想觀念也跟著改變。村民們在銀行資金支援下,搞起多樣化的種植養殖;4G網路和基站建起後,通過網路就能把土特産賣到成都、上海;旅遊開發讓村民更愛家門口的綠水青山,教育扶貧讓孩子們走進了夢想的“現代化”校園……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44人走下2556級鋼梯,離開生活了7代人的地方。72公里外,是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一座座設施齊全的新居等待著他們,懸崖上的生活將成為家族的回憶。

  涼山暖了,我的心更暖。這些年來涼山一直是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的源泉。我的寫作幾乎都圍繞著涼山的發展變化,圍繞著當地人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記錄小康的路上,作家同樣不能少,我榮幸自己是其中的一員。

  如今,新年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大涼山肯定會有更多振奮人心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吧!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6日 08 版)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