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光榮戶“王大頭”的新春佳節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魏書記啊,馓子花花糖包子,手抓羊肉青稞酒全都準備哈,年上閒哈了一定到家裏喝個年酒來啊。”正月初一一早,王昌祿拿起電話給村第一書記魏忠拜年。
二月的河湟谷地乍暖還寒,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古城鄉角加村王昌祿家中卻溫暖如春,濃郁的年味兒令人陶醉。
“臘月裏就殺了一頭豬,買了半隻羊,幾十斤牛肉。這年是一年比一年過得舒坦了。”59歲的王昌祿樂呵呵地對記者説。
“王昌祿在角加村可算個人物,前幾十年窮得噹噹響,幹啥啥不成,弄啥啥不靈。遇到什麼事都‘頭大’,被村裏人叫成了‘王大頭’。”村第一書記魏忠對王昌祿的過往瞭如指掌。“現在這四五年光景可不一樣了,‘王大頭’成了王老闆,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50歲前好吃懶做的,加上患有先天性腿部肌肉萎縮,吃低保、混日子,全靠政府救濟。”説起以前的日子王昌祿有點尷尬。
改變就來自精準扶貧的開始,平安區殘聯通過項目支援讓王昌祿發展生豬養殖,短短5年時間,從當初的6頭髮展到現在的存欄60頭,除去飼料等成本,每年凈賺兩三萬元不成問題。
“去年更好點,年底存欄仔豬有50到60頭,臘月裏賣掉了10頭,加上之前在生豬繁育上的2萬元,收入有4萬多元。”王昌祿感慨地説,“有人説我巧手養金豬,其實是魏書記一趟一趟來,扶貧組同志幫著辦項目、跑資金,我自己還能不自覺嗎?還能不努力嗎?”
現如今,王昌祿已成為角加村生豬養殖方面的專家,誰家的豬生病了總要喊他去看看,誰家的豬要下崽,王昌祿總要守在旁邊,村民的信任和尊重讓王昌祿收穫了滿滿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自己腰包鼓了,日子過得滋潤了,王昌祿也沒有忘了鄉親們。在他帶動下,村裏有5家農戶共13人開始從事生豬養殖,並已産生了效益。今年過年前,他還給村裏的困難戶送去了米麵和紅包。
“王大哥一個人奮鬥,把日子過得比我們還好,我們也得努力啊。”貧困戶賀三喜也在王昌祿脫貧的鼓舞下充滿了幹勁兒。
“你看我家門口的這副‘天好地好春更好,牛多糧多福愈多’的春聯就是昌祿特意送來的。”貧困戶許正梅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的過去就是一把辛酸淚,現在我也是個追夢人啊。”王昌祿説在新的一年,他有三個願望,一是希望自己的養豬産業擴大規模;二是希望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小侄女能夠學業有成;三是希望能夠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到更多的人。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