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苗鄉巨變看今朝
烏江,貴州境內最大河流。因喀斯特地貌影響,兩岸峰巒險峻,江水幽靜澄深。溯遊而上,在烏江上游岸邊,坐落著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考察調研並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月3日下午,他來到畢節市黔西縣,實地察看烏江六衝河段生態環境,走進新仁苗族鄉化屋村看望鄉親們。
山水蘊生機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土地改革,無地、少地的苗族農民分得了土地、山林、房屋、耕牛等生産生活資料,生産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
然而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曾經的化屋村被大自然的天險包圍,村裏房屋破漏,不通水、電、路,是個與世隔絕的“懸崖村”。1988年,全村年每人平均收入214元,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2年……由於缺水和石漠化,當地種植農作物的收益極低,用村裏人的話説,一鋤頭挖下去全是石頭。
幾十年過去,隨著一項項惠民政策、民生項目的落地生根,化屋村基礎設施不斷升級、産業結構得到調整優化、鄉村旅遊飛速發展。如今,村裏建起了蔬菜大棚、育苗基地、烏雞養殖場,民宿餐飲已成規模。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裡領略自然美景,感受苗族風情。
2019年9月,黔西縣烏江源百里畫廊水上旅遊新線路正式開啟,“十一”黃金周化屋景區共接待遊客5.5萬人次。有遊客寫下留言:沒有想到,在畢節竟有如此旖旎的烏江景色。
苗寨煥新顏
“鐵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銀飄帶。”新中國成立後,苗族地區交通條件日益完善,為苗族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2004年,民建中央的對點幫扶開啟了化屋苗寨改變的新篇。2006年,新仁鄉集鎮到化屋村的通村油路開始修建,打通了與外界的連接。
然而,由於長期貧困閉塞,截至2017年年初,全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戶313人,貧困發生率27.82%。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在新一輪脫貧攻堅行動中,化屋村修建了沼氣池和小水窖,進行民居改造、綠化整治和旅遊碼頭修建等工作;同時發展起櫻桃、枇杷等經果林産業和特色烏雞養殖産業,建起了露營基地和苗圃基地等。
有了産業支撐,當地每人平均收入從2016年的44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00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
2019年9月,新仁鄉開展“幸福小院話感恩”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化屋村老黨員楊梅和大家坐在一起,回憶村子從“手扒岩”出行到家家戶戶通水泥路,從破舊的茅草屋、“杈杈房”到現在的獨棟小樓,對黨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係面貌、中華民族整體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心少數民族困難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到民族地區調研,與鄉親們共商脫貧致富大計,留下一個個動人故事。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看望東鄉族群眾,囑託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貧困群眾儘早脫貧過上小康生活”。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親切會見了獨龍族群眾代表,勉勵他們立足自身優勢,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努力實現新的發展。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問,話別時鄉親們齊聲高唱彝族民歌《留客歌》,許多人觸景生情流下熱淚。
……
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漢、回、滿、蒙、藏等各族群眾和睦相處。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對大家説:“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
展望“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各族人民共攜手,幸福日子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