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借錢買基金?別讓投資變成投機 保持風險意識
90後借錢買基金?別讓投資變成投機
借錢也要入市?去年以來,由於基金走勢向好,不少90後投資者紛紛入市。因為自身收入水準和財富積累的不足,一些年輕投資者打起了借錢入市的主意。據報道,豆瓣網上一名用戶自稱,2020年7月通過網貸借了1萬元,買了4隻基金,一週後拋出,扣除手續費後掙了近300元,堪稱“一通操作猛如虎”。這種通過杠桿在資本市場獲得短期利潤的想法,受到一些年輕投資者的認同。
應該承認,從先前“全民炒股”,到現在投資基金受熱捧,體現了公眾投資觀念走向成熟的趨勢。買基金是將自己的財産交給專業人士打理,對於非專業投資者來説,可以減少投資的盲目和衝動。近年來,各級政府鼓勵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年輕人將自己的積蓄用於投資,是增加財産性收入合理合法的方式。
然而,不管什麼投資都有風險,基金的風險更是不容小覷。對於公眾關注的股票型基金來説,股市有漲有跌,基金自然有漲有跌。再厲害的操盤手,也不能保證永遠都有賬面盈利。去年以來,股票市場整體向上由多種因素造成,“牛市”帶動了基金市場的繁榮。儘管人們不知道這輪牛市什麼時候到達頂點,但可以確定的是,市場上不會有永遠的牛市。
對於投資風格並不穩健、投資觀念並不成熟的年輕投資者來説,更要保持風險意識。在資本市場上獲利不僅需要技術,也有運氣成分,更需要一定耐心。貿然通過借貸獲得本金,與其説是投資,不如説投機的成分更大一些。一旦行情不利,非但自己會遭受損失,還可能無法還清借款,留下失信記錄,甚至在生活中處處受限。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貸款資金不得用於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産品和資産管理産品等投資。使用網際網路貸款,甚至通過信用卡套現來獲得投資本金,違背了金融産品的規則和法律法規。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督促金融機構落實審核責任、加強風險控制。這樣做,既是為了維護金融安全,也能夠糾正投資者的不當行為。
在本輪行情中,一些“明星基金”受到年輕投資者追捧。這些基金由於業績表現良好,對應的基金經理受到年輕基民“追星式”的崇拜,甚至還有人為明星基金經理建立了“粉絲團”。要看清的是,儘管基金經理對業績起到很重要的影響,但再厲害的基金經理也不是神,不能保證只賺不虧。如果虧了,受損失的還是投資者的錢包。在賺錢時把基金經理捧到天上,不難想像也可能在虧損時把基金經理踩到腳下,這同樣是一種不成熟的投資觀。
歸根結底,投資者既然付出了真金白銀,就要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買基金買的不是某個投資經理,而是看好相應投資領域的未來趨勢。以“追星”的心態開展投資,可能喪失獨立的判斷力,在眾聲喧嘩中搖擺不定。
近期,一些關於投資的短視頻在網路平臺上走紅。作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將投資知識以短視頻形式傳播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投資入門容易,達到專業水準很難,短視頻教給人的知識是有限的。如果認為看短視頻就能成為“投資專家”,恐怕就陷入了另一個誤區。想要掌握更紮實的投資知識,必須踏踏實實進行專業學習,不要指望輕輕鬆鬆成為“大神”。
年輕人嘗試多元的理財方式,是他們“財商”的體現。由於傳統的銀行儲蓄和理財收益較低,將部分資産配置於資本市場,是很正常、很合理的想法。要注意的是,參與投資既不要被“一夜暴富”的神話所迷惑,也不要因一時虧損而自暴自棄。只有深刻理解投資規律,養成良好的投資心態,才能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獲得理想的財産性收入。
再説一遍,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