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築牢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並把“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確定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産業鏈供應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積極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我們必須深入領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性,從多方面著力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築牢基礎。
(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可以有效拉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大幅提升,從而釋放巨大內需潛力。近年來,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使我國有能力依靠內需主動創造發展機遇,特別是可以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加快培育我國産業競爭新優勢,實現産業鏈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
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較好的産業鏈供應鏈生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國是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應鏈條。近年來,隨著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産業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産業聚集明顯,交易成本較低,我國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使我國産業發展的安全性受到挑戰,威脅到我國産業參與國際迴圈的暢通與穩定。原材料與上游零部件供應失序、産品和服務銷售渠道受阻、物流渠道阻塞、用工短缺、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問題,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對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造成衝擊。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的斷鏈風險增大。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高度重視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供應鏈安全也成為企業調整全球産業鏈佈局的重要訴求。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全球供應鏈結構來提升其供應鏈安全性,在維持供應鏈的同時完善産業鏈條,加強産業鏈的補鏈和提升,提高我國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推動産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三)
進一步提升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築牢基礎,可從如下幾個方面發力:
著力培育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發揮我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優勢,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從人才培養、智慧財産權佈局、標準制定、産業鏈銜接等多個維度入手,集中力量聚焦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強化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生産環節和生産工藝、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的技術研發,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整體技術水準;暢通創新和産業的轉化渠道,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著力突破技術發展瓶頸。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形成多方參與、協調聯動的科技創新機制;統籌優質科技資源,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尤其要加快突破對我國産業鏈“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實現重要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著力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産品研發創新;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把産業鏈提升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釋放被抑制的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挖掘國內需求潛力。
著力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維護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與全球創新中心保持密切聯繫,確保技術、市場、資訊、人員交流等方面的連續性,打造高效協作的供應鏈體系。
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風險防控能力。堅持底線思維,完善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積極開展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調查與評估;加強對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供應鏈外部風險評估和脆弱性分析,提高應對各類風險動態監測、實時預報的能力;完善供應鏈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制定供應鏈中斷風險應急預案,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