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智慧扶貧”實踐紀實之一】菜地裏的“黑科技”
編者按:
廣東在“脫貧攻堅”這一場硬戰中,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截至目前,已有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277個相對貧困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7456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
在這條道路上,廣東堅持開髮式扶貧、長效式脫貧等,推動勞動力就業、農村産業發展,形成脫貧攻堅“廣東經驗”,“智慧扶貧”就是其中一個亮點。善用網際網路思維謀發展,創新“網際網路+”模式,配合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資訊平臺,打造鄉村造血長效機制。
扶貧需扶智,觀念常新天地寬。
我們站在原地,看到的是未來。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近日派出攝製組,深入鄉村,用鏡頭記錄下智慧扶貧的廣東實踐,今天播出第一集《菜地裏的“黑科技”》,敬請觀看。
跳完廣場舞之後,笑意浮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菜地裏的“黑科技”
對於種地的想像,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而在清遠連州市聯一村,成片綠油的菜地裏,難見農戶愁眉苦臉,大汗淋漓,艱辛勞作,所見有葳蕤生氣,有豐收喜悅,這得益於該村的智慧農業項目。
村民們在智慧農業二期基地裏收割菜心
廣汽集團駐連州市聯一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劉龍騰剛到聯一村時,腳下是泥濘土路,抬眼望去是破舊瓦房,村民背靠黃土面朝天,一番辛苦下來,所得無幾。
連州市聯一村第一書記劉龍騰,帶領孩子們到智慧農業一期基地體驗農活
連州市聯一村第一書記劉龍騰與村民黃玉美走在田間小路上
經過實地考察和思量,駐村工作隊興辦智慧農業的想法逐漸成型,品嘗過一期30畝試驗田的碩果,二期又開拓了100畝地,聯一村智慧農業基地愈加興盛。
在這些試驗田中,自動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一百畝範圍之內的土地,7個可360度旋轉的高清攝像頭,從種子播下到採摘全過程實施監控,實現農副産品的源頭可追溯;小型氣象站蒐集土壤、氣候等數據,每分鐘上傳一次到阿裏雲空間,有助於農戶依時而動;自動澆灌系統精準控制用水量,還能節約人力成本。
連州市聯一村第一書記劉龍騰操作演示智慧農業自動監控系統
連州市聯一村第一書記劉龍騰帶領村民跳廣場舞
大數據監測,實時監控,自動化澆灌,擺脫傳統農業的多種束縛,技術的革新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駐村工作隊伍不僅希望把新技術帶給聯一村,更希望把這種智慧轉化為能力,轉變村幹部的觀念,提高負責人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準,在二期建設時,還為村裏的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讓留守的老人生活有了盼頭。面對生機勃勃的智慧農田,劉龍騰也有自己新的期待:“希望我們撤退時,能給我們聯一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