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之後的首場重大國際活動為什麼是它?

2020-09-11 21:07:00
來源:玉淵潭天
字號

  過去幾天,鳥巢附近有些熱鬧。為期六天的第七屆服貿會,剛剛在這裡落下帷幕,成果頗豐。

  旅遊投資項目簽約總額達157.1億元;

  北京市文化融合發展80多個項目現場簽約,金額超過600億元;

  國際採購組織與8家中外參展企業、機構達成了初步貿易意向,金額達到1700億元……

  服貿會,全稱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這場重要展會,創辦于2012年,原來一直簡稱京交會,今年,更名服貿會。

  會議,在升格

  服務貿易,也越來越矚目。

  大家知道,服務業在GDP的佔比越高,常意味著國家經濟越發達,而服務貿易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世界貿易組織去年發佈的《世界貿易報告》,一整本,200多頁,寫的全是服務貿易。

  現在,全球範圍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中國為什麼克服重重困難,舉辦這樣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

  “逆風”背後,是對“開放”這個詞,認識的升維。

  服貿會第一天,譚主去了現場。

  佔地20萬平方米的展區,很大一部分都在奧林匹克公園園區內。

  其實,12年前的北京奧運會就是一場重大的服務貿易活動。體育服務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界定的服務貿易12大領域之一。

  這場服務貿易活動,讓北京的服務業迅速上了臺階。

  北京奧運會之後,依託奧運會的主新聞中心——國家會議中心,成立了會展集團。

  開業8年,國家會議中心承接了7090場會議,其中不乏像APEC這樣的重大國際活動,為北京帶來的收入已經超過450億元。

  

  國家會議中心,正在見證北京成為國際交往中心

  今年的服貿會,不少活動也都在這裡舉行。

  全球各國之間做生意,一種是貨物,一種是服務。現在,後者的體量正越來越大。

  1970年,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還僅為9%,現在已增長至約20%。2040年,這一比重將上升到三分之一。

  這意味著,服務貿易正在成為全球經濟支柱

  所以,有句話説,疫情之下,服務貿易越早恢復,世界經濟就會越早復蘇。

  最先恢復的,正是中國。

  就在服貿會舉辦的前兩天,美國媒體CNBC關注到了中國經濟的一個“數”。

  8月份,中國服務業連續4個月保持復蘇勢頭,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招聘更多員工。

  中國服務業和中國經濟一樣,都在逆勢上揚

  中國,還是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國。

  ▲ 2018年全球服務貿易總量前五的國家

  這,都是中國在疫情之下舉辦服貿會的底氣

  不過,譚主還注意到一個數據:

  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額佔外貿總額的比重僅為14.6%,不僅低於世界23.9%的平均水準,也遠低於歐盟、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

  這足以説明,我們的服務業體量雖然不小,但還不強。

  表現之一就是,我們服務貿易的出口量不高。與其他國家交易,花的錢多,賺得少。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服務貿易進口與出口相差最大的,旅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執行院長林桂軍告訴譚主:

  中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城市,北京,旅遊收入中來自外國人的不超過10%。但像巴黎、倫敦,70%~80%的旅遊收入來自外國。

  聽到這兒,譚主又查了一下。

  

  2019年,中國人去外國旅遊(進口)花了17322億元,外國人到中國旅遊(出口)僅花了2381億元。

  差了一個數位。

  

  旅遊業的貿易現狀也正是中國服務“出海”的縮影,“走出去”的步伐還要加快。

  

  這就有了本次服貿會對“旅遊”的格外關注。四場高峰論壇之一,就是“重啟旅遊”。

  很多人把旅行服務簡單理解為出去玩,其實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産業,旅遊背後有購物、有教育、有留學,還有醫療服務等等。

  

  很快,中國就將迎來另一項重要的旅遊服務,冬奧會。這次服貿會,圍繞冬奧會話題舉辦的冬奧論壇有17場。

  新的盛會,將讓中國旅遊服務再上臺階。國內服務變得更有競爭力,出口自然更上一層樓。

  

  這些考量,都寫進了本次服貿會的主題裏:全球服務,互惠共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提出倡議:

  各國要加強服務貿易發展對接,創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領域,積極尋求發展利益最大公約數,不斷做大“蛋糕”。

  我們既要“走出去” ,也要“引進來”,雙向開放,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

  在今年服貿會的現場,譚主看到了一些“特別”的企業,美國的IBM和特斯拉公司。

  在大家的初印象中,IBM是靠生産電腦起家,而特斯拉則是電動車的製造企業,顯然,電腦和電動車並不在服務的範疇之內,這次服貿會他們另有準備

  今年,特斯拉帶來展會的是車載智慧軟體系統等最新技術。

  IBM帶來的則是雲計算、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技術服務。

  其實,這兩家行業巨頭都是從製造業到服務業轉型的典型案例。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給譚主細説了一下IBM。

  最早,IBM以電腦、伺服器等硬體設備製造為主,隨後在設備出售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IT服務,為客戶提供技術上的解決方案,比如説把各種硬體設備更好地連接起來。

  

  進入網路資訊時代,IBM依託高性能的硬體設備,又逐漸發展起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反過來又大大提高了許多設備的研發、製造和使用效率。

  

  如今,IBM的業務重心已經從製造硬體設備轉變到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雲服務。

  這正是現在很多大型製造企業的轉型方向——製造業服務化,將原先融合在工業製成品中的服務抽取出來,變身“製造+服務”。

  這樣一來,産業鏈延長了,産品附加值也更高了。

  這些服務都和製造業相輔相成,並且能更好地服務於製造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一直研究國際貿易問題,他給譚主分析了其中的邏輯:

  不少發達國家在産業空心化上走了彎路。服務業能促進製造業發展,提高製造業效率。

  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要讓不同産業之間的發展呈現一個良性互動狀態,推動製造業的高品質發展。

  製造業與服務業相互促進,這便是發展的平衡之道

  如何讓先進的服務能夠更好地和製造業融合,倒逼製造業轉型升級?在今年的服貿會論壇上,譚主也找到了答案。

  

  本次服貿會期間安排的大大小小的論壇和洽談共有190場。

  提到最多的關鍵詞就是“數字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講話中特別提到:

  

  順應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趨勢,共同致力於消除“數字鴻溝”。

  如此受重視,是因為它正中了服務貿易的痛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解釋:

  數字化是提高服務可貿易性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很多服務,不像實物商品,輕輕鬆鬆就能跨境買賣,但數字化正在改變風向。

  

  不説疫情期間已經習以為常的各種雲端生活,看看服貿會本身就知道了。

  

  148個國家和地區參會,500間純線上會議室、5000個私密洽談間,運用的都是數字技術。

  

  從更宏大的視角來看,數字化不僅讓服務貿易更便利,也正在重塑全球價值鏈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告訴譚主:

  在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全球價值創造會變得越來越知識密集,大部分價值將會凝結在數字産品和服務中,並參與全球分工與價值分配。

  數字技術就像是一座橋梁,一頭連接的是各國先進的服務項目,另一頭連接的則是亟須轉型升級的産業鏈條。

  這,正是開放的另一層深意——更好地修煉內功。

  為期5天的服貿會即將落下帷幕,在展會現場,許多參展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服貿會結束後,進博會的籌備參展工作也將進入倒計時。

  有一家美國企業——高通,對中國的這些開放平臺都非常上心。

  作為第一屆進博會首批確認參會的企業,高通已連續兩年參加進博會。這次,服貿會,高通也來了。

  在會場,譚主見到了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他告訴譚主:

  “高通是技術提供者,但是不生産最終的終端産品,不是做消費産品的,所以我們的成功要體現在我們合作夥伴的成功。”

  孟樸的話是國際合作和開放的一個注腳,世界各國、各國企業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再到服貿會, 北上廣,三場盛會,也伴隨著中國一步步對外開放的不同階段。

  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經濟增長對外貿依存度很高。

  促進出口的廣交會,對應的正是國際大迴圈

  2008年之後,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國內需求對經濟的貢獻度越來越高,有7個年份超過100%。

  拉動進口的進博會舉行,國內帶動國際的雛形開始出現。

  現在,中國經濟開始向更高品質轉型,亟須提高服務貿易進出口,推動中國高品質發展。

  升格的服貿會,對應的是國內國際雙迴圈

  服貿會,顯然是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但如何帶動內迴圈,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給譚主做了個解釋:

  服務貿易的四種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實際上涵蓋了貿易、消費、投資要素的流動,所以這個大迴圈正好囊括了內外迴圈兩部分的內容。

  服務貿易通過擴大服務業的開放、引進國際的外商投資包括商業存在形式的投資,可以豐富國內的服務産品的供給,有利於擴大服務消費。

  不同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國際化需要的是更加嵌入式和深度的合作,也更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環境。

  譚主看到了另一組數據:

  從全球水準來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約為70%,而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僅為20%左右。

  服務業的開放,在全球,都不好辦。這就涉及另一個關鍵詞,服務貿易便利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給譚主做了個解釋:

  貨物貿易領域的開放主要是通過關稅的減量或者叫關稅的降低來具體體現,但是服務業不一樣,服務業相關的部門非常多,中國就有12大類,150多個細的行業領域。

  這些行業領域的開放涉及各種規則、標準。所以服務業領域的開放,表現形態更多的是規制領域的開放。

  中國正在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這場會上,中國宣佈了不少服務業開放的新舉措

  金融業準入的負面清單已清零;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即將在年底出臺;服務貿易新一輪試點從17個擴圍到28個;……

  這些都是向全世界宣佈開放的決心

  不被逆風和回浪阻擋,中國的開放,不會止步。

  (編輯 都昕竹)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