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磅!習近平為我國“新發展階段”定向

2020-08-27 17: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學習進行時】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面對即將進入的“十四五”時期這個我國的“新發展階段”,總書記有哪些重要論述?又作出何種謀劃部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繼企業家座談會、專家學者座談會之後,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又一個針對特定領域的重要座談會。

  在會上,習近平聽取專家學者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對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聚焦1個重要判斷——“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作出重要判斷,明確強調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何為“長遠”“大勢”?習近平在會上作出深刻分析。

  對於國內發展,關鍵詞是“高品質”。習近平指出,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對於國際形勢,關鍵詞是“動蕩變革”。習近平分析道,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習近平明確強調,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

  面對如此形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習近平提出的重要對策。傾聽民聲,採納民意,順應民心,凝聚起最大的共識和力量。正如習近平經常強調的,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此外,習近平還深入吉林、安徽等地,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考察調研,要求各地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

  “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認識和佈局“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工作的遵循,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工作方法的生動體現。

  強調6方面工作——“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聽取“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謀劃部署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是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的核心內容,也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習近平著重講了6個方面,重在一個“新”字:

  ——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

  ——要以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要以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要以共建共治共用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與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對此,習近平著重闡明瞭要用辯證思維去看待。他強調,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全面深入闡釋了這一頂層設計,稱其為“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新發展格局如何暢通?習近平指明方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他進一步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對於新發展所需的動能和活力,習近平指出了“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兩個重點,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談及高水準對外開放,習近平強調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人們的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等也會隨之改變。“十四五”時期,如何構建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的現代化社會是一個值得研究部署的重要課題。對此,習近平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看待新機遇新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催生新發展動能”“激發新發展活力”“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一個“新”字,為統籌我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

  提出4點希望——“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

  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能不能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準確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回顧過去,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世矚目,其中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們黨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市場機制、宏觀調控、産業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這些重要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面向未來,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都面臨許多新的重大課題,需要作出科學的理論回答。習近平在此次座談會上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

  對此,習近平進一步提出4點希望。

  一是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

  二是深入調研,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使理論和政策創新有根有據、合情合理。

  三是把握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使理論和政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

  四是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繫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從理論學習中汲取經驗,從政策研究裏探索方向。無疑,這是習近平領航中國之“治”的關鍵所在,也是他為我國“新發展階段”探明的智慧之源。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