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蓬佩奧之流打壓美企與華“脫鉤”是癡狂之舉

2020-07-31 13:4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在加州尼克松圖書館暨博物館發表演講,大肆詆毀中國“脅迫”美國企業,稱與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討好中國執政黨”,導致“中國打劫美國”。事實上,口口聲聲談“自由競爭”的蓬佩奧之流,才是粗暴干預美企正常商業決策、阻礙美企自由發展的政治黑手。他背離市場經濟規律,罔顧互利共贏這一中美經貿本質,極盡造謠挑撥之能事,妄圖威逼美企回流,推動中美經濟“脫鉤”,居心極其險惡。

  看看蓬佩奧此番詆毀中國時所舉的例子,就知道其謬論是多麼荒唐可笑了。他引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此前的演講,稱“萬豪酒店集團、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聯合航空都在其公司網站刪除了提及臺灣的文字,以免觸怒北京。”然而,任何一個具備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應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此前萬豪酒店集團將臺灣列為“國家”,美國航空等將臺灣與中國並列,顯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激起中國人民強烈不滿。這些公司按中方要求整改涉臺標注,體現了對國際公識與中國法律的遵守,正如美航發言人所説,飛行是一項全球業務,“必須遵守運營航線所在國家的規則”。蓬佩奧揣著明白裝糊塗,硬把此事説成是中國“脅迫”美企,已經喪失了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最起碼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良知,暴露出其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狼子野心。

  美國企業為什麼願意同中國做生意?這是因為,中美建交40多年來,互利共贏始終是雙邊經貿往來的本質。近年來,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高達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同時,質優價廉的中國商品走進美國千家萬戶,增加了消費者的福祉。可以説,美國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利巨大,美國老百姓也受益良多,蓬佩奧所謂“中國打劫美國”之説完全是一派胡言。近日,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撰文指出,沒有哪家美企願意放棄中國市場以及14億潛在客戶。況且,美國人的儲蓄率今年4月上升到創紀錄的33%,高企的失業率也讓人擔憂,“美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為應對疫情衝擊出臺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舉措,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更高水準開放,讓外國企業更加堅定了深耕中國的信心。世界銀行27日發佈專題報告介紹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指出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之列。

  正是在市場經濟規律的驅動下,美企以資源分配和生産效率最優化為目標,加碼投資中國市場。今年以來,埃克森美孚、霍尼韋爾、特斯拉、沃爾瑪等美國公司都擴大了對華投資與合作。中國美國商會近期調查顯示,84%美企不願撤離中國,38%企業將保持或增加對華投資。此外,包括高通、波士頓諮詢等美國企業在內的10家外資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企業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充滿信心。

  相比之下,美國政府對本國企業做了哪些事呢?人們看到,白宮政客們濫用“賣國者”標簽,以“威脅加稅”等行政手段反覆施壓美企,要求其回流美國。近期,從美國領導人威脅要對在境外生産商品的美國公司加徵新稅,到白宮發佈命令禁止那些採購華為和中興等5家中企産品的美國公司參與政府採購招標,再到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發表演講,恫嚇美國企業與中國走得太近“可能會觸犯美國聯邦法律”,美國政客對企業的脅迫越發赤裸裸。在蓬佩奧演講妄圖進一步施壓美企後,《國會山報》報道稱,美國企業正對中美之間日益增長的敵意保持警惕,而美國政府官員點名批評美企向中國“低頭”的時候,這樣的不安尤為明顯。

  從威逼美企搬離中國,到造謠中國“脅迫”“打劫”,蓬佩奧之流正不擇手段地想“降下經濟鐵幕”“強推中美經濟脫鉤”。此等違反經濟規律、違背企業意願、背離時代潮流的行徑,自然被現實無情打臉。

  美國智庫6月發佈的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中國企業的比例為51.5%,而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增加到54.8%。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美雙邊貿易額增至397億美元,較3月增長近43%,中國重新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成為美國對外經貿往來中少有的亮點。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儘管美國政客們屢屢叫囂與中國“脫鉤”,但美國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産品的依賴卻反而加深了。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數以千計的美國企業宣告破産,其中不乏在産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標誌性品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稱,美國正在經歷“我們有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滑坡。在此背景下,美企無疑需要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大市場。然而蓬佩奧之流卻對此橫加阻攔,這讓世人進一步看清:美國政客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政治私利,壓根不關心企業的死活。這樣無良政客的上躥下跳,只會損害美企發展和商業利益,增大它們對本國的“離心力”,從而將美國經濟推向更加艱難的境地。(國際銳評評論員)

  (編輯 邱婧)

[責任編輯:樊繼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