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用腳投票”留在中國
當地時間7月1日,特斯拉成為全球成最大汽車制造商。時間倒回2019年,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還一度稱,特斯拉將在10周內耗盡資金。如今,是什麼讓特斯拉成功逆襲?
根據彭博社6月8日報道,正是5月中國市場銷量回復,促使特斯拉市值再創新高。其實早在2017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就發文稱“毫無疑問,特斯拉的未來全在中國”。當時,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超過了整個北美的規模。全球疫情期間,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及時復工,3月產能即超過疫情前水平。
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美國疫情持續肆虐,特斯拉美國總部直到5月都沒法開工。馬斯克直言要“立即把總部搬出加州”。對比之下,不難看出,為什麼當白宮力勸美國企業放棄中國市場,許多美國企業家卻反而更關心如何能夠更快地獲得中國產品。
疫情期間,不少美企看好中國市場,並且不斷加快在華布局:國際石化巨頭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于4月開工,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成為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美國零售巨頭Costco宣布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二家門店。這些有戰略發展眼光的美國公司,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中國市場投出信任票。
中國“世界工廠”的產能,人才庫,14億市場紅利,加上優惠政策與應對突發事件的抗壓能力,都是特斯拉選擇中國的關鍵拼圖,也是美企願意留下的重要原因。天天秉持冷戰思維,搞一些違背市場規律的花活,這不是“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是“MADA(Make America Depression Again讓美國再次大蕭條)”!
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新世紀,華盛頓那一套霸權鬥爭論,早該被扔到歷史的垃圾堆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