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具體增速目標 集中精力“搭臺引路”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設定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在經濟發展爬坡邁坎的非常時期採取這種特殊之舉,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保障我國經濟總體平穩。
不設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是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受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産生活秩序受到衝擊,社會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增長目標的評估理應做出相應調整。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壓力增大,給國內帶來的綜合影響不可忽視。因此,現在制定一個明確的增長目標也存在諸多困難。
我們要看到,不設增速具體目標,並不意味著宏觀政策不作為,不等於不要經濟增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有很多“硬骨頭”要啃。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既要立足疫情防控的前提,又要有全局視野。堅持穩字當頭、築牢底線思維,把注意力和資源配置集中于就業和民生,是符合我國實際又切實可行之舉。
不設增速具體目標,並不是履行責任的放鬆,而正是體現了求真務實、負責任的態度。可以説,這種理性的決策為明年可持續發展留出了一定的空間,也留有“前進”的底氣。近段時間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一系列保供、助企政策的相繼出臺,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有力地推動了復工復産。面對仍不確定的國內外疫情和經貿形勢,以及我國經濟發展遭遇的新挑戰,需要採取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通過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對衝疫情的負面影響。
“六保”正是當前克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舉措,“保”住了才能“穩”得住。政府“搭臺引路”,就要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將“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和重要支撐。在當前形勢下做好穩就業、保民生等工作,需要運用逆週期調節等宏觀政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這些舉措,將繼續幫助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等預期目標,支援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此外,穩企業是保就業的前提。因此,各地要採取多方面措施,著力擴內需、助復産、保就業,幫助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尤其是要取消對企業發展的不合理限制,消除就業歧視。只有保住了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居民增加了收入,才能為渡過難關贏得時間,為拉動消費、擴大市場需求創造條件,為實現“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做好準備。
發展既要看“量”,更要看“質”。疫情大考之下,需要我們用更加腳踏實地的方法來解決發展問題,切忌好高騖遠。要在促進就業優先政策和擴大內需戰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依靠改革的辦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的新動能,並積極應對“外生性”衝擊,做好世界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