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傳承先烈遺志,做新時代中國青年
清明節是祭奠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也是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的重要時節。今年的清明節,正值全國上下齊心戰“疫”之時,各地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網上弘揚英烈精神、傳承英烈遺志活動,廣大青少年通過網路和新媒體平臺積極參與,網祭英烈、雲上緬懷,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家國擔當和傳承基因。
慎終追遠、緬懷先人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習俗。“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上下5000多年的文明賡續,960萬平方公里的歷史記憶、14億中華兒女的情感寄託,需要一場禮敬祖先、傳承精神的祭奠、緬懷。但心祭重於身祭,內涵高於形式。當前疫情傳播的風險依然存在,民政部和各省區市相繼做出暫緩集體共祭、實行限流預約、倡導非現場祭掃等防控安排。連日來,錯峰祭掃、簡約祭掃、綠色祭掃、文明祭掃、網路祭掃等悄然成風,彰顯了傳統節日時移世易的現代內涵和創新形式。廣大青年要結合實際情況,順應時代潮流,奉行簡約時尚,踐行文明新風,上好清明祭掃這一“傳統教育公開課”。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週年。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先輩烈士保家衛國、死而後已,換來的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和平英雄捨己為人、犧牲奉獻,換來的是國泰民安、歲月靜好。戰爭時期有邱少雲、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和平時期有邵雲環、許杏虎、朱穎、王偉等烈士,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他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們的崇高遺願要銘記在心。在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線,王兵、馮效林、江學慶、劉智明、李文亮等14名烈士不顧個人安危,在抗擊疫情中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革命先烈的英雄譜裏,從來不缺少青春的面孔。15歲的劉胡蘭、20歲的李向群……他們都有崇高的追求,卻英年早逝,他們的青春之花綻放得無比絢爛。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4.2萬多名援鄂醫護人員裏有1.2萬多名“90後”,相當一部分是“95後”和“00後”。我們看到,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臨危不懼、投身一線,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紅色基因、革命精神、頑強意志、擔當意識和青春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指出的,“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行動是銘記遺志、弘揚精神的最強聲音。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戰士。所謂少年英雄,只不過是一群孩子,繼承先輩的遺志、學著前輩的樣子,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青年一代是新時代中國不可戰勝的未來。廣大青年要傳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腳踩祖國大地,在戰疫鬥爭一線中砥礪意志品質,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茁壯成長,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不懈努力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