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撒嬌的年紀,他們轉身投入戰“疫”
戰士,英勇無畏,頂天立地。孩子,稚嫩青澀,正在成長。
2020年春節期間,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無數人被迫宅在家裏刷手機、追劇的時候,在防控一線的“逆行大軍”裏,有一群朝氣蓬勃的95後、00後“戰士”。他們沒能和家人吃上一頓熱乎的年夜飯,不能陪父母一起看上一眼春晚。當大多數同齡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遊戲,跟父母撒嬌討紅包的時候,他們卻已經“戰”在了疫情防控的一線。
98後抗疫戰士胡佩工作照和生活照
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護士胡佩,共産黨員,生於1998年。連續數日,她每天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戴上口罩、護目鏡和醫用橡膠手套,忙碌在隔離病房裏。受滑石粉、消毒液和洗手液的多重刺激,雙手皮膚受損,道道血痕清晰可見。面對繁重的工作和可能的感染,她義無反顧地寫下家書,信中提到“我做好了隨時被隔離的準備”。
此行此言,多像一位勇往直前的“戰士”。然而,我們看到胡佩摘下口罩的樣子,分明是一個青春洋溢、愛好自拍的小姑娘。就是這個滿臉稚氣未脫的姑娘,面對洶湧而至的疫情,一肩挑起了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踐行著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疫情阻擊戰中,胡佩只是眾多95後、00後編隊中的一員,還有更多年紀相倣的“戰士”與她一道出征、堅守。
99後抗疫戰士梁順工作照和生活照
梁順,1999年出生,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的一名男護士。1月23日(臘月二十九),他剛回到孝感老家,還沒吃上幾口飯,得知疫情嚴重,立即開車返漢。憑著執業證書,他沿路“闖”過多處卡點,回到了單位。父母心疼他,梁順卻説,回去,是他應盡的職責。
98後抗疫戰士吳康倩工作照和生活照
徐文惠,1997年出生,南昌大學一附院象湖院區護士。疫情發生時,她剛剛做完手術,卻主動要求到防控一線去。護士長怕她身子弱,抵抗力差,拒絕了,但拗不過她執意報名,最終把她從神經內科調來支援重症ICU。她的同事吳康倩,1998年出生,在隔離病房工作。爸爸牽掛女兒,天天發來短信叮囑她保護好自己。小吳説,害怕是難免的,但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就一定能戰勝疫情!
父母心疼,護士長擔憂,他們還是孩子啊。但孩子自己呢,梁順急如星火地返回,徐文惠不顧術後體弱請戰,吳康倩雖然忐忑卻信念堅定。
這群95後,已經初長為優秀的“戰士”。
95後抗疫戰士張丹丹工作照和生活照
手邊擺著急救藥箱,箱邊立著一瓶84消毒液,25歲的張丹丹一身幹練的列車長正裝,一絲不茍地點數著醫用口罩。G28次列車從福州開往北京,疫情蔓延期間,每一次出乘,對這位內蒙古呼倫貝爾的95後姑娘而言,都不啻于一場戰鬥。
出乘前,為全體班組成員測體溫,檢查配備好的藥品和醫療器械。行車中,巡查車廂,密切關注是否有發熱不適的旅客,做好餐車食品衛生監控。8小時車程,張丹丹的神經一直緊繃著,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各項事務。其實,這已是她經歷的第七個春運,七年來,張丹丹從沒有在除夕夜和家人吃過一頓團圓飯。
00後抗疫戰士曹園園工作照和生活照
曹園園是一名來自寧夏的00後女孩,兩年前成為南昌客運段一名列車員。每天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工作,疫情發生後,曹園園內心有過壓力,家人也有過擔心,但她並沒有退縮。作為一名列車員,每天按時出勤,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還向乘客宣傳防疫知識,保證車體重點部位的通風和乾淨衛生。今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對曹園園來説比較特殊,因為是在列車上度過的。她説,年三十旅客比以往少很多,但是她時刻都在提醒自己“遊客少了,防護步驟一步都不能少。”發口罩、量體溫、消殺毒,曹園園樣樣都是衝在一線。
95後抗疫戰士彭媛博工作照和生活照
9個月的女兒送到公婆家帶,1995年出生的彭媛博返回江西萍鄉市安源區八一街羅家塘社區,一個個排查湖北來萍返萍人員,一戶戶到府監測居民體溫。其實女兒尚在哺乳期,她本可以安坐家中,但彭媛博硬是扛起了自己的責任。她和丈夫一道上了防控疫情一線,每天天不亮出門,深夜才能回家。提起許久不見的女兒,她心裏滿是歉疚,説道:“我們作為基層幹部,疫情面前,轄區的眾多百姓更需要我們,只能以後再彌補她了。”
95後抗疫戰士甘卓工作照和生活照
從1月21日起,1995年出生的甘卓吃住都在醫院。作為江西上栗縣福田鎮中心衛生院防保科醫師,面對疫情,主動擔責,他行走在各個村落,為從湖北返鄉的居民家庭進行消殺,做好隔離工作。肩背噴霧器,時間久了,走路長了,消殺液從壺裏晃出來,甘卓的衣服被打濕,因此感冒。在防控一線,感冒可不是小事,但他仍然堅守在崗,只要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隨叫隨到,已經十幾天沒有回家了。
英雄莫問出處,戰士何須年長?這場防控疫情的阻擊戰,淬煉著一根根年輕的脊梁。
95後抗疫戰士王磊工作照和生活照
又一班地鐵進站了。25歲的上海地鐵乘務員王磊,筆直地立在黃色候車線外,機警地注視著上下車的乘客。從大年三十到現在,他每天一站就是一個白天或一個夜晚。疫情嚴峻,在人流來往的地鐵站,他面臨的感染風險無疑更大,但這位已經退伍的兵哥哥,始終沒有退縮。
地鐵報站的聲音很響,乘客的腳步聲、談話聲此起彼伏,混合成一片噪雜。不時有人上前詢問,要走哪個出站口?要乘哪個方向的地鐵?王磊隔著口罩,提高語聲,儘量清晰地解答。一天下來,他的嗓子已經沙啞,卻仍然耐心地引導著。地鐵來了又走,但他一直在崗。站立時保持著軍人的站姿,行走時保持著軍人的步態。顯而易見,從軍經歷在他身上留下了嚴謹踏實、堅持不懈的風範。
98後抗疫戰士董紫茹工作照和生活照
寒風呼呼地刮,吹在臉上生疼生疼。1998年出生的董紫茹,守在江西上饒婺源縣鎮頭鎮去往景德鎮的交通要道上,和鄉村幹部一道,耐心地為來往人員測量體溫,向他們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知識,勸他們趕快回家。有人不理解,沒有好臉色,甚至惡語相向,她毫無怨言。
董紫茹是鎮頭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平時負責超聲工作。疫情來臨,她接到通知後,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上崗”了。工作是滿負荷的,在露天的冷風中,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腿站麻了,臉龐被凍得沒有知覺,但她從來不説一聲累。董紫茹説,17年前的“非典”,別人保護了自己。今天,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有義務盡全力去保護別人。“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有需要,我很樂意去最需要的地方支援,貢獻力量。”董紫茹的話擲地有聲。
王磊繼承了一個軍人的胸懷與擔當,守護著站臺平安,服務著過往群眾。董紫茹將17年前別人給予的大愛,在疫情嚴重的關鍵時期傳遞給別人。
正是因為這樣的傳承,青年前程無限好,祖國希望無限好。
98後抗疫戰士鄭俊玉工作照和生活照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標簽。曾經,90後、95後、00後,被人們視作沒有經歷風雨、常懷“玻璃心”、經不起摔打的一代。然而時至今日,他們正逐步成為支撐社會的棟樑材,推動國家發展的主力軍。從胡佩、張丹丹、王磊、董紫茹們的身上,或許還能看到“撒嬌孩子”的影子,但通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場戰役,他們已經作為優秀的“戰士”,C位出列!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祖國放心。”和他們一道出列並向疫情霸氣宣戰的太多太多:
1996年出生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護士張馨;
1998年出生的福建漳州火車站客運員鄭俊玉;
1995年出生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血液科護士鄔憲昊;
1996年出生的杭州錢江世紀城派出所民警柏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