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運見證社會經濟溫暖前行
為夢出發,向家抵達。1月10日,2020年春運正式啟動。天南海北的人們如同候鳥一般,穿越大半個中國,只為最終到達那個叫“家”的地方。相關部門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約30億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春運反向客流連續四年增長,年均增幅9%左右。客觀來説,反向春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産物。
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是最“逐肥美水草而居”的,春運是管窺他們流動的最佳窗口。隨著高品質發展漸入佳境,人才資源成為各大城市爭相搶奪的“香餑餑”。近年來,包括南昌、長沙、西安等二三線城市陸續實施人才落戶的戶籍改革制度,青年進入了新的城市開始安居樂業。春運的新常態,就悄然發生在他們當中。
事業小有所成的年輕人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使得他們更期待讓父母進城過年,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這種反向春運的主觀能動性産生,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呈正比的。未來,這種趨勢還將持續增長,甚至可以想像,反向春運也可能會有“一票難求”的火爆。
反向出行的意願,需要有交通路徑做支撐,方能從“知”到“行”。如果春運出行還是和以前“去時天不亮,來時月亮上”一樣,別説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是年輕人就視如畏途。近年來,高鐵成為春運主力軍,實質性地增加了春運感知。
去年底,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3.9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突破3.5萬公里,就在春運前後,隨著昌贛高鐵、成貴高鐵、鄭阜高鐵、京張高鐵、張大高鐵等多條高鐵新線陸續開通運營,中國高鐵版圖增容擴大,這使今年春運運力有了大幅提升。電子客票、刷臉進站、網路點餐、5G覆蓋、傾情服務……一場春運旅途下來,享受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作為反向春運主要人群的老人和小孩,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並不太難。他們,也已經成為了流動中國的一種風景。
民之所望,使力所向。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結構深刻變化,成為交通部門制定運輸方案的重要參考。針對節前、節後春運往返客流不均衡的特點,長三角鐵路在今年春運首次將回空動車組列車納入票價打折優惠範圍,實行票價打折優惠措施的回空動車組列車達8趟、普速列車達15趟,優惠幅度最高可達5.5折。真金白銀的優惠,大大助推了反向春運的風生水起。
市場能夠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如果迷信于“一票難求”的現狀,就很難突破瓶頸,去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在現有條件下精準施策,加大對反向春運的推廣,讓需求與運力能夠産生匹配,這也是映照出交通部門對於市場化改革的渴望。旅客的“用腳投票”,將是最好的試金石。
反向春運見證經濟社會發展的溫暖前行。每一年,都會有新的中國故事被刻進時代的年輪,這個過程中,我們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就在今年春運,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9部門發佈《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首次將“反向春運”列入春運工作指導意見,這一齣行新風尚,就此有了頂層設計的綱舉目張。
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一家人在哪,哪兒就是“年”。這種對夢想的追逐、對情感的執著,早就內化為中國人所獨有的精神氣質。不管進城還是返鄉,方向不同,卻殊途同歸——我們都將完成心中那份家國情懷的傳承和皈依。這,也是春運能被稱為“史詩級人口遷移”的內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