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關切高品質發展 科技創新丨3.5萬公里的幸福綿延——中國高鐵的“科技牽引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總書記關切高品質發展 科技創新)3.5萬公里的幸福綿延——中國高鐵的“科技牽引力”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3.5萬公里的幸福綿延——中國高鐵的“科技牽引力”
新華社記者丁靜、樊曦、齊中熙
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近日開通運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望百年曆史,更覺京張高鐵意義重大。
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的智慧高鐵,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高鐵的科技創新發展,更折射出一個東方古國的歷史性跨越——2019年底,我國高鐵里程達到3.5萬公里,一些偏遠或相對落後地區加入“高鐵圈”。
呼嘯前進的中國高鐵正在廣闊的神州大地上一路歡歌,不斷壓縮時空距離、放大人民幸福……
科技、智慧,新未來
5G信號、無線充電、智慧燈光調節、無級變色車窗、無障礙設施……京張高鐵開通當天,人們驚嘆智慧京張高鐵體驗列車上集中了這麼多的“黑科技”。
這種列車比此前復興號更“聰明”,能夠從車站自動發車,在區間自動運作,到站後自動停車。車身有2000多個監測點,全面監控自身狀態,遇到故障還能自行診斷。
“這是世界上首次時速350公里的自動駕駛,列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能根據線路狀況自主計算出安全、節能、高效的駕駛模式,大大減輕了司機的勞動強度。”中鐵設計京張高鐵自動駕駛設計負責人王東方説。
從掌握複雜地質及氣候條件下高鐵建造的成套技術,到攻克鐵路工程建造領域一系列世界性技術難題;從全面掌握時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動車組製造技術,到構建涵蓋不同速度等級、成熟完備的高鐵技術體系,中國高鐵“金名片”越擦越亮。
業內人士指出,京張高鐵標誌著我國鐵路從高速時代邁入智慧時代,為中國鐵路發展豎起又一個里程碑。
“坐火車”一詞的內涵,也將更加豐富。
懸空“起浮”、貼地“飛行”,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試驗樣車已經下線,它速度快、安全可靠、噪音低、載客量大。坐上這種列車,“日行千里”可能只要一頓大餐的功夫。城市之間的距離將進一步被壓縮,“雙城”通勤效率得到提升,城市群內部聯繫更加緊密。
今年春運,電子客票登上歷史舞臺。截至2019年12月5日,458個高鐵車站通行電子客票,列車整體檢票通行的耗時縮短了1/3以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週期性遷徙也興起“科技范兒”。
重慶麻辣、江浙鹹鮮、廣東靚湯……火車上點外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截至2019年12月,鐵路部門開通41個供餐站,可向4000多個車次的旅客提供3000余種餐食産品。24小時營業的“智慧無人餐廳”在青島各火車站提供服務。這裡食品種類豐富,綠色、安全,從點餐到出餐只要28秒。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建造、智慧裝備、智慧運營三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讓中國高鐵加速領跑。
造車、築路,也築夢
在位於長春的高速動車組生産車間,數十輛嶄新的“復興號”動車組一字排開,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裝配作業。車間門口,一個個用數控機床和金屬材料加工的“夢”字引人注意。
“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中國製造的高鐵列車走出國門,‘領跑’世界。”中車長客資深設計專家喬峰説。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7月在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期間指出,高鐵是我國裝備製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一批設計師、工程師夜以繼日,組隊突破、不斷攻關,做強列車“動力心臟”,落實每一項工程指標……
實現夢想需要勇於攀登,也要關注每個細節。
在研製高寒動車組列車時,工程師們發現,下雪天會讓高寒動車組的剎車盤産生一定程度磨耗,而且這種磨耗在長春到瀋陽區間的車輛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按照規定,制動盤的磨耗程度以7毫米為限,超過7毫米,就必須更換。
“問供應商,他們不清楚,問國外同行,他們也沒遇到類似情況。”喬峰説。
回顧數據,分析變化,琢磨原因……喬峰和同事們“長”在車上、扎進電腦,冥思苦想。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發現,在-5℃到5℃這個溫度區間,雪花的特殊形狀會對剎車盤産生磨損。查明瞭原因,問題迎刃而解。
築路,也是築夢。
當年,京張鐵路動工時,西方報紙曾發文譏諷:“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詹天佑等工程技術人員頂著壓力迎難而上,搞出了“人”字形折返線等創舉。
今天,京張高鐵建設者研發了世界最先進的泥水準衡盾構機,建成了世界最大埋深、規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鐵車站,同步推進實體鐵路和“數字鐵路”建設……
一代代鐵路人追夢不止,始終不變的,是中國人奮發圖強、追求卓越的氣質精神。
穿山、入網,送幸福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地。2019年12月,日蘭高鐵日照至曲阜段開通運營,沂蒙革命老區首次“觸網”,山東省內高鐵實現環形貫通。
“過去我推著小車為部隊送糧送藥,如今高鐵進山讓革命老區換了天日。”今年89歲的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村民王克昌少年時曾是“支前大軍”的一員,如今親眼見證家鄉的櫻桃坐上高鐵向外運輸。
“老百姓發自內心地期盼這條高鐵,老大爺背著核桃送給工人,老大娘攤了煎餅遞給司機。”中鐵二院魯南高鐵項目部項目經理宋賢昌説,老區人民溫暖了建設者的心,為了讓他們儘快坐上高鐵,參建人員加班加點,讓這條高鐵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多通車。
高鐵開通,鄉情更濃。
48歲的農民王永發家住雲南威信縣,成貴高鐵開通後,他打算前往1300公里外的江西吉安省親。這是王氏家族13代人中的第一次回鄉。
“族譜壘起來有80釐米,寫得清清楚楚我們來自江西吉安。”王永發説,“但烏蒙山區‘萬峰插天’,我們從來沒回去過。”
成貴高鐵開通後,宜賓、昭通、畢節這些傳統的交通困頓之所,被置於鐵路南北大通道之中,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千年交通困局被打破。
2019年開通的高鐵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讓一些長期以來偏遠或相對落後的地區加入了“高鐵圈”。
——日蘭高鐵、成貴高鐵、昌贛客專、徐鹽高鐵讓臨沂、畢節、贛州、蘇北等地接入全國高鐵網。
——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讓阜陽、南陽、週口等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地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
僅2019年12月,全國就有10余條鐵路密集開通。目前中國高鐵以3.5萬公里的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八縱八橫”不斷延伸的版圖下,一個充滿繁榮發展活力的流動中國正在奔騰向前。(參與采寫:陽建、段續、謝佼、邵魯文、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