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老兵版《天堂電影院》:“還有一個人看,我也要把電影放完!”

2020-01-06 13:50:00
來源:央廣新媒體文化傳媒
字號

  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蘇澳鎮,你説“吳正梅”,人們不一定認識,但你要是説“老吳”,他們大概都知道:“哦,是不是放電影那個?”

  從1969年在部隊當上電影放映員到現在,70歲的吳正梅已經在崗位上堅守了50年。如今,他服務周邊22個村,每年放映500多場電影,平均每天要放映1~2場,一年中有200多個夜晚都在外忙碌。

  他在部隊圓了兩個夢

  吳正梅説,他自幼就有兩個夢想:一是當兵;二是當電影放映員。

  蘇澳是革命老區,從小就聽大人們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他因此有了參軍夢。“我們那兒很多人參軍,覺得當兵很有榮耀感。”

  15歲,第一次看了一場露天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他從此又有了當放映員的夢想。

  19歲,吳正梅參軍到部隊。因為能寫會算,他從機槍連重機槍班,調到了炊事班,負責採購、記賬。

  還因為能寫一手好字,各方面素質過硬,他又被選拔成為了部隊的電影放映員。

  接到調令,20歲的炊事員吳正梅背著一口鐵鍋進了電影組。當上放映員那天,吳正梅激動得一夜沒睡著,“這是我一輩子最幸福、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退伍回鄉,他搬進了電影院

  由於兄弟過世,父母年邁多病,入伍四年後,吳正梅退伍返鄉,成為一名鄉村放映員。

  吳正梅説:“雖然復員回家了,但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完成部隊交給的任務。”

  上世紀70年代,大多數鄉親很少有機會能走出平潭島。吳正梅相信,銀幕就像個窗口,可以把外面的世界帶到村民眼前。

  1984年,蘇澳鎮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室內電影院開業。電影院建在另一個村,吳正梅索性一個人搬到了影院,一心撲在電影放映上。

  自己倒貼錢,也要繼續堅守

  回憶電影院最熱鬧的那兩年,很多片子一票難求,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但好景不長,走進影院的觀眾越來越少,和吳正梅一樣的鄉村放映員也因為逐漸轉行而越來越少。

  最困難的時候,吳正梅連維持生計都很困難。可這個倔強的老兵沒有放棄,他靠寫字、賣春聯賺錢補貼影院。

  2003年,一場颱風摧毀了電影院,但吳正梅還是捨不得離開。

  有一次,吳正梅騎摩托出了交通事故,縫了50多針,把家人都嚇壞了。但傷癒之後,他繼續騎車,只為了把流動放映堅持下去。

  現實版《天堂電影院》

  老吳的故事,也是現實版《天堂電影院》。在這部國外電影中,一個老放映員守著一個老電影院,雖然後來電影院毀了,但有個小孩卻因為有電影夢而走了出去,成為電影導演。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的電影院,卻發生著相似的故事。

  70後電影導演丁小明就是平潭縣澳前鎮人,他還清楚記得1982年,他7歲時,第一次看見吳正梅,第一次看到露天電影。

  “村民都提前一兩個小時就搬了椅子放在沙灘上,搶好位置,就盼著您來。您那時很年輕,三十來歲吧,走起路來腰板兒挺得筆直,所有人都喜歡您、歡迎您,我們這些小孩子都特崇拜您。”

  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電影這個神奇的世界,就在丁小明心裏種下了種子,讓他長大以後有勇氣走出小鎮,走出了平潭,如今成長為一名電影導演,他説,老吳是他的偶像,也是他實現夢想的引路人。

  “作為老兵,放電影是我的責任”

  老吳説,平潭是個孤島,蘇澳鎮更是個邊遠小鎮。過去幾乎沒什麼人走出去的。人們沒什麼娛樂方式,看電影就是很高興的事了。後來年輕人都出去了,鎮上幾乎全是老人,他們很孤獨,需要一些文化娛樂生活。

  雖然現在有了電視和網路,但當地農村許多老人聽不懂普通話,老吳一邊放電影,一邊還要擔當閩南話“同聲傳譯”。老人們想看電影,還是離不開他。

  有一次,吳正梅有事請假,一位老婆婆來到這裡等他放電影。村長説,老婆婆等了幾個小時才走。吳正梅知道後很難受,但後來再也沒見過她。他下定決心:“哪怕只剩下一個人説:老吳,來放場電影吧?我也願意繼續當個放映員。”

  他説,“在部隊,我對放映員的感受更多是榮耀感。但後來這個職業的光環完全消失了,我慢慢體會到了責任感。作為老兵,曾經的軍人,我覺得自己應該擔負起紐帶的責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