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
黨支部建在産業鏈上、黨員聚在産業鏈上、群眾富在産業鏈上
西藏日喀則: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
光明日報拉薩12月26日電(記者尕瑪多吉)“由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把鄉親們牢牢凝聚在一起,大家只需投入資金,合作社由專人經營管理,年底按股分紅,還不耽誤大家打工賺錢!”談起加入合作社的各種好處,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嘎鄉農民達拉喜不自禁。
在鄉鎮黨委和山東省青島市第八批援藏幹部的參與支援下,2018年東嘎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全鄉280戶1048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合作社,註冊了“東嘎馬鈴薯”商標推廣有機馬鈴薯種植,通過種植馬鈴薯、承包鄉村道路、植樹造林等項目,一年多時間,合作社實現盈利400多萬元,有效帶動了群眾精準脫貧。
日喀則市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把發展壯大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黨支部建在産業鏈上、黨員聚在産業鏈上、群眾富在産業鏈上,持續推進合作社組建,全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由2018年底的1300個發展到目前的6577個,帶領39.8萬餘名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
“把黨支部建在産業鏈上,就是真正把群眾像‘石榴籽’‘糌粑團’一樣緊緊聚在黨組織周圍,突出政治引領,建立村居黨組織領導下的合作社運作機制。”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日喀則市委書記張延清説。據了解,全市突出支部主導、書記帶頭,村“兩委”班子成員帶動領辦合作社2600多家,86%的農牧民黨員帶頭入股合作社,共建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157個、黨小組1427個,下派黨建指導員579名,在合作社發展黨員307名,4400余個合作社全部納入所在地黨組織領導。基層黨建與農牧業經營主體的有機融合,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的融合度和針對性,使黨組織在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
日喀則市把發展壯大合作社納入市委基層黨建“十二件實事”,市縣兩級財政整合超過3.5億元資金扶持合作社發展,組織駐村工作隊和鄉村振興專幹力量下沉縣區、鄉村,為合作社發展找路子、出點子、搭臺子。村居黨組織書記、黨員致富帶頭人、致富能手領辦合作社,“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共幫助3560余名群眾掌握1門以上實用技能,目前全市加入合作社群眾超過30萬人,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入股率100%,已實現分紅超過7400萬元。
在農牧民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日喀則市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層黨組織為主導推動合作社開放式創新,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貧困戶+基地+文化轉型升級”等經營路子,初步形成“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創對接”“農市對接”合作社3667家,實現了10余萬群眾穩定就業。
在日喀則市基層採訪,處處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一股股活力。定日縣強力打造“珠峰綿羊”品牌;仲巴縣帕羊鎮聶康村專業合作社建立“養、産、銷”一條龍的産業鏈,2018年,實現經濟收入311萬元,2019年,預計實現經濟收入700萬元;拉孜縣扎西宗鄉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分紅戶均增收1200元……記者從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全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由小變大、從弱到強向更高品質發展,全市市級以上農牧業産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達到28家,總資産達24.1億元。
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次桑説:“黨建引領激活了鄉村振興發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通過融入合作社這個平臺,黨在基層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明顯增強。”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