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決定》誕生背後,這些細節值得注意
《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重磅文件。
11月5日,全會《決定》全文公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會《決定》的説明也隨後發佈。11月6日,新華社播發6000多字的稿件,詳細披露了全會《決定》誕生過程。全會《決定》誕生背後有哪些細節值得注意?一起來看。
習近平總書記“思考了很久”
早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就開始考慮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研究的主題。
“我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議題思考了很久,也聽取了各方面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説。
在就全會《決定》起草情況向十九屆四中全會作説明時,習近平引用了鄧小平的兩次講話:
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時就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説:“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有必要對這個重大命題進行系統梳理總結,作出回答。
中央政治局決定這次中央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
第二,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
第三,這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
今年2月28日、3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先後召開會議,決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決定成立文件起草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進行文件起草工作。
全會文件起草組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
2019年4月3日,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會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自此之後的200多個日日夜夜,全會《決定》起草工作始終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領導下進行。
2次主持召開全會文件起草組全體會議,4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2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無數次審閱批改文件稿;從提綱框架方案到送審稿,對上報的每一稿都認真審閱、提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全會《決定》起草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
聽取了各方面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起草好這次全會《決定》,一要準確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主線,二要堅持從大的評價體系看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三要重點把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講清楚。
4月7日,黨中央發出通知,就全會議題徵求各地區各部門意見和建議。各方面共反饋意見109份。
4月,中共中央委託中央統戰部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全會主題徵求意見。
9月初,決定徵求意見稿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包括徵求部分黨內老同志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共反饋意見118份。
9月2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當面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與會同志提交了10份發言材料。
文件修改了多次,在全會召開期間修改也在進行
從春到夏再到秋,全會文件起草組的同志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著、講話,深入研讀黨的重要文獻,圍繞關鍵問題開展研討。數十冊文件選編,讀了又讀、劃了又劃,有的折著頁角、有的插上便簽,各種筆記、符號密密麻麻。學習思考、調研論證,研討碰撞、起草修改……全會文件在反覆比較、細化推敲中逐步成型。
對全會《決定》徵求意見稿,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1948條。“反覆研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能吸收的儘量吸收”——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全會文件起草組對文件增寫、改寫、精簡文字共計283處,覆蓋436條意見建議。
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期間,修改也在進行。在第一輪討論中,全會文件起草組收到反饋意見227條。根據這些意見,對全會《決定(討論稿)》作出45處修改。
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再次對全會《決定》稿進行審議並提出修改意見。
10月31日上午,擬提交全會表決的全會《決定》稿再次交由各小組討論。全會對《決定》稿再次作出4處重要修改。
聚焦制度、治理,每個部分帽段定性簡潔明瞭;接下來的幾條説清楚要幹什麼,把制度、政策、方針説到位;政治結論清晰,原則立場精煉闡述……全會《決定》的起草、修改,充分貫徹執行了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問題不能含糊,必須講清楚”的要求。
(人民日報客戶端 岳小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