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中國速度”,搭好軍運“大舞臺”
原標題:展現“中國速度”,搭好軍運“大舞臺”
探訪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場館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腳步聲已經臨近。承辦各項軍運會比賽、容納運動員教練員訓練的各大場館均已準備就緒。作為軍運會賽事舉辦“大舞臺”的各項場館,有什麼亮點,備受關注。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鼓勵多方參與建設,提升場館科技含量,突出賽後綜合利用,本屆軍運會場館建設,既充分滿足賽事所需,同時著眼于賽後服務民眾健身所求,為大型賽事場館建設提供了新經驗。
4年改新建場館35座,展現“中國速度”
從空中俯瞰,造型呈“馬鞍形”的武漢體育中心主體育場,猶如四片盛開的花瓣。目前,這座可容納6萬人的體育場,各項改造任務均已完成。18日,武漢軍運會盛大開幕式將在這裡舉行。
這座體育場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武漢規模最大的體育場館,曾承辦過女足世界盃、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等賽事活動。為適應軍運會要求,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這個使用了17年的老館面貌煥然一新,進行了上萬平方米擴建,數萬座椅被翻新,還增加許多智慧化設施和功能。
首次在我國舉辦的世界軍人運動會,被稱為“軍人奧運會”。武漢軍運會在籌備過程中已創下三項第一:第一次所有比賽全部安排在一座城市進行、第一次集中新建運動員村、競賽項目設置數量歷屆第一。
武漢軍運會共設27個比賽或表演項目,需要35個場館,籌備時間不足4年,短時間建設這麼多場館,考驗著主辦城市的智慧與能力。而且,軍運會場館建設成文標準少,又為建設帶來新難題。
武漢市充分利用本市高校多、校內體育場館多的優勢,改、建並舉。在全部35個場館中,維修改造的有17個,新建的只有13個,另5個屬臨時設施。最終實際上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35個場館的新建或改造任務,充分彰顯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速度”。
武漢軍運會場館建設還創造了軍會運場館“新標準”。根據國際軍體提出的“固化辦賽標準”要求,而現實標準少的難題,武漢軍運會執委會“摸著石頭過河”,制定出一整套流程化、標準化的場館運作方案計劃。
據武漢軍運會執委會副秘書長張東風介紹,軍運會場館建設和運作設計中,功能區如何分佈,甚至標識標牌怎麼擺放,都有具體操作規範。每個比賽場館都有厚厚一本本場館建設與運作圖紙,“這些技術體系既是武漢軍運籌備工作指南,也將為往後軍運會標準化操作提供參考”。
走進軍運村,30棟高低錯落的樓房呈扇面展開,粉墻黛瓦、彩繪門楣、院落天井等建築群落,彰顯荊楚風格的傳統建築特色。軍運會期間,上萬名運動員及代表團工作人員將在這個美麗的居民小區內居住、生活、訓練。
作為軍運會史上首次建設的軍運村,從一片荒地到建成入駐,工期僅兩年。中建三局軍運村項目經理章威説,他們在確保工程品質基礎上,以五天蓋一層樓的軍運速度,按期完成軍運村各項建設任務。
智慧改造5G覆蓋,打造一流硬體環境
結合軍運會比賽需求,在有限投入、節儉辦賽基礎上,盡可能利用新科技、新材料、新理念,讓建築更加現代感、人性化,成為本屆軍運會場館的一大亮點。
在武漢大學校園內新建的大學生體育活動中心,是本屆軍運會的羽毛球比賽場館。羽毛球比賽對場館風速有著嚴格要求,為減少空氣流動,門窗密閉。坐在這座“孔雀藍”屋頂的全國最大的高校體育場館內,卻不會感覺悶熱。
這背後的奧秘,在建築物的天窗上。相對於普通天窗,這座體育館採用最新的“智慧天窗”。位於屋頂中央的230扇“智慧天窗”與消防及新風系統配合使用,通過判斷室內外環境來調節自身的開關狀態。
下雨時,天窗會自動關閉,風速超過設定風速時也會自動關閉。天窗開啟後,可達到“自然煙囪效果”:即便沒有風,熱氣流上升也能促進室內空氣流動,使場館內的人感覺很舒適。大範圍採光的天窗,讓館內平時不需要燈光,就能滿足基本教學等需求。
走進位於武漢商學院的游泳館,這座將承辦現代五項游泳項目的場館也有其獨到之處:吶喊無回聲。場館建設者介紹,這是因為場館頂部鋪有2400多塊空間平板吸聲體,與池岸墻面幹挂陶鋁板材料共同組成吸聲系統,將游泳比賽産生的混響時間控制在2.5秒以內。它能夠讓參賽者和觀賽者處於一個極為安靜的環境中,也讓媒體在轉播比賽時不至於受到過多干擾。
一些老舊體育場館通過改造“舊貌換新顏”。1986年對外開放的洪山體育館,是湖北省的第一座大型多功能體育場館,也是當時著名的地標性建築。由於長時間使用,館內比賽設施設備嚴重老化,看臺地面起皮、開裂,吊頂老化、滲水。
經過維修改造,按現代風格全面換裝,整個屋面內部、吊頂、座椅、看臺、地板、籃球架、計時器全部更換,讓“高齡”的洪山體育館內外面貌煥然一新。前來參加軍運會測試賽的卡達國家隊主教練巴尼斯説,這座升級後的球場非常棒,“在這裡打球很舒適,它擁有一切打籃球所需要的元素”。
目前,武漢軍運多數場館均已完成5G網路覆蓋。這是5G技術首次在世界性綜合體育運動會中大規模普及使用。在軍運村5G展示廳內,還將提供VR無人機直播、AR導航、無人駕駛巡回巴士等5G應用體驗服務。
5G也成為軍運會電視轉播的專用信道。據軍運會主播機構介紹,4K+5G直播製作將覆蓋開閉幕式和田徑賽場等多個比賽項目。同時在海軍五項比賽項目中,將使用5G+VR技術製作實時超高清360度畫面,讓觀眾在家也能像在現場一樣,360度實時看比賽。
賽後利用“多元化”,增強軍運“獲得感”
軍運會臨近,武漢市東西湖區游泳協會成員樓陸辰心裏樂開了花。“過去,大家要麼跑大老遠到其他城區的游泳館,要麼到漢江裏野泳。”樓陸辰説,東西湖區新建的五環體育中心,將用於軍運會的田徑、水上救生和乒乓球比賽,賽後大家都可以去游泳。
作為武漢市近年來快速發展、人口聚集的新城區,東西湖區居住著約60萬人。在這個城區,此前現代化體育場館設施長期處於空白狀態,分佈在幾所學校內的露天體育場,遠遠無法滿足大型活動、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的需求。
為軍運會新建的五環體育中心體育場,今年3月已投入使用。作為中超球隊武漢卓爾的主場,每逢比賽日,這裡就成為球迷歡聚的海洋。
對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而言,比賽場館投入量大,而賽後能否到得充分、合理的利用,是普遍難題。參加這次軍運會比賽的運動員會發現,武漢軍運會場館極為分散,35個場館遍佈在各大高校或三鎮不同的居民生活集中區域。
13處新建場館,大多佈局在群眾健身需求旺盛,而體育設施相對欠缺的區域,在滿足軍運會比賽要求的同時,兼顧賽後全民健身的功能。
這樣的佈局安排的背後是對場館賽後利用的科學考慮。雖然在賽會期間增加了一點運動員交通成本,但使城市的建設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節約了更大的成本。
近迎軍運,長遠惠民,是武漢軍運會場館及其相關配套建設中堅持的一大原則。
外形酷似一艘航空母艦的軍運會主媒體中心,比賽期間是“記者之家”,軍運會結束後將改造成一座集室內滑冰場、擊劍館和射箭館于一體的現代化健身休閒場所,彌補武漢市冰上運動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的短板。“場館在設計建設時就充分考慮了後期改造的需要。”武漢軍運會主媒體中心運作保障專班負責人毛學鋒介紹説,媒體工作間和新聞發佈廳之間的隔擋一拆,就可以變成約6000平方米的滑冰場。
武漢軍運會執委會副秘書長王沈順説,前期規劃就充分考慮了場館設施資源在各區的均衡佈局,滿足全民健身的需求,這為軍運會場館賽後綜合利用奠定了基礎。賽後,這些場館將成為學校體育教學場館或區域民眾健身中心。(記者周甲祿、李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