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構建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讓2.49億老年人“老有所安”

2019-10-07 13:5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天(7日)是重陽節,我國有2.49億老年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養老服務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從居家、社區、機構多方面發力,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

  這是國慶期間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的老人在表演他們自導自演的節目,四季青敬老院是一傢具有照護功能的養老機構,這個養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齡都在80歲以上。

  北京四季青敬老院老年模特隊隊長 張錦:我們説老年人應該更美起來,所以我們就成立了我們模特隊,平常生活中也儘量穿時尚一點。

  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合唱團成員 劉進文:這70年我們目睹了祖國的變化,原來一窮二白,現在變得這麼如此繁榮昌盛,所以覺得做中國人,而且做個中國老人更幸福。

  為滿足高齡、失能老人家庭的剛性需求,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這類護理型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今年起,民政部彩票公益金補助地方項目資金中的55%將用於支援地方養老機構建設。今後三年內,全國將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到2022年,所有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

  在農村地區,2022年底前,要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保證每個縣都建有一所具有專業照護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河南省西平縣集中托養中心原來只收住能自理的老人,去年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升級改造後,新增200多張護理型床位,縣裏的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都能兜底入住。

  河南省西平縣托養中心老人 劉玉翠:來到這,在這吃藥,藥報銷國家免,吃的生活上一天一個樣,一個月都不重樣,國家的政策真是沒法形容,把我高興的都是唱著過,有這麼好的政策還有啥愁的是不是。

  如今,我國90%以上的老年人都選擇“住在家裏、養在社區”的養老方式。近年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支援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一系列針對社區養老機構的稅費優惠政策也相繼出臺。日前,民政部再次出臺意見,要求到2022年,全國住宅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所有的街道都要配套一個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  

  福建省福州市安泰街道養老中心老人 鄭祖平:我們現在生活能自理,在這裡吃的、玩的都不重樣,順便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想孩子了週末就回家團聚,這才是瀟灑的晚年。

  與此同時,我國農村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目前已經覆蓋到50%以上的農村社區。在江西省新餘市,老人每月只需要花200元就可以在村裏的“頤養之家”吃飯、住宿,對腿腳不便的老人還可以送餐到家。

  江西省新餘市下保村委塘元村小組村民 胡友元:每天都送三餐飯到家裏來吃,現在老人家過的很開心,到了80歲高齡補貼100元,90歲的200元。

  目前全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已實現省級全覆蓋,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分別覆蓋30個、29個省份。全國符合條件的近1500萬困難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近400萬特困老年人已全部納入政府供養範圍。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