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見證巨變 農村路成浙江“金名片”
(新中國70年)毛竹見證巨變 農村路成浙江“金名片”
中新社杭州9月29日電 (張斌)農村公路是浙江當下的“金名片”。數據顯示,目前該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0.8萬公里,沿路建成3萬個鄉村旅遊村。
浙江串聯諸多美麗鄉村的農村公路網,歷經數十年搭建,在不同時代支撐著農村發展。探求變遷往事,不少村民賴以為生的毛竹是“見證者”。
駕車駛入杭州余杭徑山鎮四嶺村,茂密的毛竹林十分悅目。四嶺村村民鄭寶根説,早年間,當地盛産的毛竹在江浙一帶廣泛銷售。20世紀80年代前,受運輸條件限制,毛竹只能通過水路出山。
“路不好走,都是坑坑洼洼的小道。運貨靠獨輪車,水路要通暢一些。”鄭寶根記得,農村公路建成前,他需先用獨輪車將毛竹拉下山,扎成捆後放入溪中任其漂流,毛竹隨溪流漸漸從一捆變為數十捆,“毛竹往哪漂,我們往哪走。跟著毛竹輪流‘走趟’,一趟下來起碼需要四五個人。”
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四嶺村因開辦不少鄉鎮企業而富足起來。在“鄉鄉鎮鎮通公路”政策資金補助與村集體資金投入下,當地建成能夠通車的村道。“路修好了,車子就能跑了,運毛竹的速度就變快了。”鄭寶根説,毛竹通過公路幾日就能抵達江蘇、山東等地,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遊毛竹”到“載毛竹”折射出毛竹運輸方式之變。過去數十年間,公路提升農村發展速度這一現象,在浙江農村普遍出現。
特別是2003年至2008年,浙江通過實施鄉村康莊工程,投入超此前50年的農村公路總投資,使農村等級公路通村率超90%。此基礎上,2017年,該省提前三年實現建制村客車“村村通”,毛竹依然見證這一過程。
在浙江紹興新昌縣東家坑村,村民石美仙如今不再需走一個多小時山路進城賣竹筍了,“現在有了公交車,來回車費只要4元(人民幣,下同),有的賺。”
近年來,在通達性強的農村公路帶動下,毛竹也更多地成為被欣賞的對象——假期乃至平日,城裏人驅車來到美麗的浙江農村,滿眼儘是綠。
“我們民宿的客人幾乎都跟我説,沿途經過的漕雅線公路真是太美了。”杭州市余杭區民宿農家樂協會會長、杭州乾皇灣民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小奎説,現在農村的路又寬又廣,綠化也好,本身就是個“景點”,“去年民宿收入150萬元,我今年定了230萬元的目標。”
在以千島湖聞名的浙江淳安,1958年千島湖水庫形成後,當地僅有12公里的斷頭路,目前,當地公路總里程已達2741公里,其中農村公路佔比達96%以上。70%臨湖而建的淳楊公路,千島湖風光盡收眼底,不僅方便沿線10萬餘農民出行,還為鄉村旅遊奠定基石。該縣鄉村旅遊年直接收入已超10億元規模。
毋庸置疑,農村路已成“致富路”。據估測,浙江農村公路建設拉動該省GDP增加值已超2000億元。該背景下,2018年,浙江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連續34年居中國各省(區)第一。
此前,浙江制定高水準建設“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計劃總投資1000億元,從提升通暢及景觀水準等方面提升改造農村公路4萬公里。
浙江省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副主任孫校偉表示,今年,該省將加大對農村公路的推進力度,力爭完成“四好農村路”三年提升計劃的80%,“通過美麗公路打造,把浙江農村公路推向全中國,成為我們對外宣傳的一個金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