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光指引中國實現偉大飛躍
題記
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1999年,在世界即將告別20世紀迎來新千年之際,康橋大學和英國廣播公司在全球範圍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評選的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
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其思想的力量穿越時空。20世紀初,中華大地風雨如晦,國家衰敗、民族危亡。在救國尋路中,一群進步的知識分子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種思想——馬克思主義,並堅定地選擇以這一思想為指導,成立了中國共産黨。從那以後,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什麼是思想的力量,這就是思想的力量。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讓我們追尋新中國前進的腳印,看看思想之光如何指引中國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實現一次又一次偉大飛躍。
奠基與探索
1949年10月1日,馬克思主義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世界顯示了自己的現實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這是中國共産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成果。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然而,新中國的成立,僅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出長劇的序幕,用毛澤東的話説,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的路更加深長,要奮力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又踏上了新征程,開始了新探索。
首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1952年10月,北京以東150公里的河北遵化縣西鋪村,一位叫王國藩的農民,把村裏最窮的23戶農民聯合起來,辦起了一個取名為“窮棒子”的初級合作社。社裏唯一值錢的財産是一頭驢,並且這頭驢還有1/4的使用權屬於沒有入社的村民,因此人們又戲稱為“三條驢腿”合作社。但就是靠著這“三條驢腿”,這個“窮棒子”社在第二年就發展到了83戶,沒幾年糧食畝産從120多斤增長到300多斤。
在城市,變化也在悄然發生。成立於1864年的知名老店全聚德是一個家族企業,由於各種原因在經營上已陷入困境。1952年春的一天,全聚德的老闆楊福來主動找到北京市政府,要求政府扶持經營。1952年6月1日,全聚德正式實行公私合營,成為北京市餐飲行業第一批公私合營企業。
“窮棒子”社的互助合作和全聚德的公私合營,在當時並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這是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就農業來説,在缺少必要的農具和機械的情況下,農民要增産,聯合起來搞互助合作是唯一齣路。
1953年,毛澤東敏銳地觀察到了中國經濟生活的這種新變化,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通常被概括為“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是指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是指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從中國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設想的對資産階級的和平贖買,用國家資本主義形式與和平贖買政策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用逐步過渡的形式改造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成功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奠定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我國生産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也有了幾年的實踐經驗,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問題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蘇為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擺在黨的面前。毛澤東關於十大關係的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的。圖為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進一步闡述十大關係。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樣一個全新的課題又擺到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面前。對於剛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中國共産黨來説,由於沒有建設經驗,開始時更多地只能是學習蘇聯經驗。但是,毛澤東很快就覺察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獨立思考”,推動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為此,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艱辛探索。
1956年春,毛澤東進行了新中國建立後乃至他一生中所作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週密而系統的經濟工作調查,他花了43天時間聽取國務院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邊聽邊問邊思考邊總結。這次調研的成果集中體現在著名的《論十大關係》一文中,這是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重大關係。以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標誌,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
為了找到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在1959年還組織了一個讀書小組,同他到杭州西湖邊的劉莊,一起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邊讀邊議,提出了一系列獨到而深邃的思想觀點。他指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産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産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在披荊斬棘、開拓前進中曲折和失誤在所難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也走過彎路,甚至出現嚴重失誤。在探索中形成了許多新的重要認識和正確主張,這些重要認識和正確主張構成了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思想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豐富和發展。
正是有了毛澤東思想指引,我們黨才帶領人民意氣風發地進行了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
開創與推進
1978年,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迎來了一個新起點。
這一年,中國共産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全黨全國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使人們大膽地思考問題,大膽地進行改革嘗試。
當時的中國,最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的是什麼呢?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根據馬克思的描述,社會主義是一個美好的社會,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上的答案如此簡單明瞭,但實踐中卻如此艱辛曲折。中國進行了2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為發展生産力嘗試過種種辦法,但人民生活還是貧困,國家還不富強。這就説明我們過去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搞社會主義的方法有不對頭的地方。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尖銳地、迫切地擺在中國共産黨人面前。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作出了鮮明回答。翻開《鄧小平文選》,在他改革開放初期的談話中,我們不斷看到這樣的話:
“社會主義如果老是窮的,它就站不住。”
“社會主義總要比資本主義優越。”
“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準總不能叫社會主義。”
在深刻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鄧小平立足中國新的實際,開闢新的發展路徑。
1982年,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對他的思考有了成熟的想法和清楚的表達:“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從此,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有了一個自信而響亮的名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至11日,黨的十二大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圖為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致開幕詞。 新華社記者 錢嗣傑/攝
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理論思考和總結概括,逐步形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黨的十五大把這一理論正式命名為鄧小平理論,並把它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鄧小平理論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沒有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
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集中力量搞建設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幾十年不變的體制逐漸陷入困境,嚴重束縛了企業活力。
實踐表明,這種僵化的體制不利於生産力的發展,必須改革。但是,認識的局限和理論的束縛卻又使得在怎麼改的問題上步履維艱。從東方到西方,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市場經濟被視為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徵。
1992年,黨的理論創新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這一年,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代表黨中央提出:“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從計劃經濟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我們黨在理論上回答了一系列新問題,實踐上取得了新成就。
中國大踏步地追趕世界潮流,引領中國追趕世界潮流的中國共産黨面對全新的世情、國情、黨情,奮力迎擊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帶來的新的嚴峻挑戰。
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把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突出地擺在了中國共産黨的面前。怎樣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思考探索中,黨的理論認識有了新的飛躍。
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省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我們黨要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緊跟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決解決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成功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向21世紀,成為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部理論創新的標誌。
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選舉産生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
2003年初,一場非典型性肺炎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在中國肆虐成災。“非典”疫情給國人敲響了“發展”的警鐘,促使人們反思發展的目的和方式等問題。
2003年7月28日,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裡的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我們要更好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
2003年,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將這一發展觀正式命名為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高度概括:“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百川歸海,江河有源。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從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中國共産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時代課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緊密結合,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使中國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時代與新思想
2013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到兩個月的習近平向全黨全國人民宣示: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歷史,往往要經過歲月的洗煉才會看得更清楚。今朝回眸,黨的十八大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産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習近平同志擔任黨的總書記,擔當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的歷史使命有了可靠的鐵肩膀。
新的歷史方位,該如何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思考很早很深。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一句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加上去的。其時,並不是所有人能夠理解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審視和判斷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發展大勢得出的重要判斷,是告誡和提醒全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新的偉大長征,要進行更加艱苦卓絕的奮鬥,並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國際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內,改革發展步入深水區,新形勢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迫切。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也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攻堅階段,到了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進愈難、愈進愈險,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
2017年10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和時代特徵下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最為根本、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央黨校,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向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亮明瞭態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我們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我們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旗幟鮮明地回答了國內外有輿論提出中國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方向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
在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考。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會議上講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他説,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産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説明瞭;我們中國共産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説明瞭;但是,我們中國共産黨人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産黨人繼續作出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關鍵在黨。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反覆強調一個重要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從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定起步,拉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序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
實踐之樹常青。一種思想的産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的社會實踐,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國際國內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就這樣在新時代催生了新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深刻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上,在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把這一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這一思想寫入憲法,從而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2019年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全國人民發表的新年賀詞中説:“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這一年,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直“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切成就的取得,根本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重視理論指導、勇於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很重要的獨特政治優勢和領導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黨的奮鬥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鬥力。”
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節點,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回顧過往,我們黨依靠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一路走來,從上海望志路106和108號、嘉興紅船到井岡山,從井岡山到延安,從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走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了感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望未來,我們黨要帶領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在這條大道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