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大國工匠李濤:守護母親河 追逐綠色夢
編前語:“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走在山東德州齊河黃河大堤上,挺拔的樹、繽紛的花、翠綠的葉,紛紛映入眼簾,宛如一條蓬勃崢嶸的綠色長城。而這條“綠色長城”的形成,真切的記錄了一代代德州黃河人在築綠、護綠、愛綠道路上的傳承與堅守。
黃河像母親一樣滋養著中華文明,黃河人則像守護母親一樣守護著黃河,李濤就是這其中平凡而且普通的一位黃河人,在守護大河的日夜中追逐他的綠色夢想。
李濤,現為山東德州齊河黃河河務局潘莊管理段河道修防工技師,2017年取得中國技能大賽暨第五屆全國水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河道修防工決賽第一名的好成績,2018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9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三人組巡查小分隊。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李濤在探摸根石。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三人小組配合工作。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紮根基層,磨練自身本領
雖然已入秋,李濤還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在黃河堤壩上來回巡查。“現在還在汛期,一天要仔細巡查兩次才能放心。”清掃堤頂路面、修整坍塌備防石垛、填墊水溝浪窩、查看水位……9.5公里長的堤防,34段壩岸,巡查一趟下來要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李濤身上的衣服往往被汗水濕透。
這樣的工作李濤一幹就是7年。
2012年,退伍後的李濤被安置到離齊河縣城遠、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的潘莊養護隊,成為了一名河道修防工。作為退伍士兵,多年軍旅生涯造就了他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的品格,面對距離城區120多裏的工作地點,面對風吹日曬的露天工作環境,面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維修養護、綠化植樹工作,他堅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紮根基層,兢兢業業,沒有一句怨言,刻苦學習園林專業知識,努力提升河道修防技能,磨練本領,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工作初期,為彌補園林專業知識,李濤利用業餘時間,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各種園林綠化基礎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術。他一遍遍地研讀《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等書籍,讀不懂的就向身邊的老前輩請教,並一次次在工作中反覆實踐。當時正好趕上全河‘十二五’工程檢查,白天維修養護任務特別重,他就晚上看書,學到好的辦法正好能在第二天實踐一下。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使他的業務水準迅速提高。
黃河大堤防浪林、淤區護堤地林、行道林有著防風固沙的作用。綠化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是提升綠化效果的關鍵,為紮實做好場地平整、給水排水、土壤改良、挖坑施肥等綠化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李濤從苗木驗收、工程管理、施工作業到後期養護,每一個環節都分工細緻,責任明確,環環相扣,協調有序,每一道工序都規範操作,科學施工,嚴把品質關,做到種一棵活一棵,種一片綠一片,栽一路綠一線,確保有限的財力、物力發揮最大效益。
最苦最累的還要屬修剪堤防草皮。在烈日炙烤下,李濤要全副武裝背著20斤的割草機,快速擺動揮汗如雨。甩出的草屑,打在他身上跟針扎一樣疼,掃到的碎石就像小子彈,打得身上傷痕纍纍。被汗水浸濕的工作服,時間久了像盔甲一樣堅硬。
在每年兩個多月的打草季裏,李濤每天早上七點多一直忙碌到傍晚,一天將近九個小時與汗水、灰塵、機器轟隆聲為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手上磨出了老繭,皮膚曬得黝黑,他卻從來沒有想過退縮。
付出就有回報。通過幾代人的接續努力,為齊河河務局贏得了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黃河綠化先進集體、“十二五工程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李濤和團隊在進行工程測量。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李濤和團隊在進行工程測量。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李濤在修剪堤防草皮。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守護黃河,傳承綠色夢想
“老一輩黃河人克服重重困難,迎著風沙、冒著嚴寒,肩挑手抬,用雙腳無數遍踏過黃河大堤,用皴裂的雙手將一棵棵樹苗種下,為保證樹苗成活率,吃住在大堤上,一頓飽兩頓饑的生活是家常便飯。”李濤説,黃河人的精神在他心中打下烙印。
從小生長在黃河邊的他,對母親河有著深深地眷戀。
李濤已是家中第四代黃河人了。李濤的曾祖父、祖父都紮根黃河,為生態文明建設奉獻終身。夢想需要傳承,新時代綠色夢就傳到了李濤這裡。工作在養護一線的李濤,像老一輩黃河人一樣,割草、種樹、養護堤壩,不一樣的是,李濤這樣的治黃人生活工作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也為綠化生態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從規劃到實施,都更加科學高效。
李濤立足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行多項技術革新,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了“黃河工程生物防護新型藥物噴灑裝置”項目成果研製工作,提升了藥物噴灑效率,節約養護資金近兩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控導工程砌石護坡施工人員防護裝置”項目成果研製工作,在德州黃河內部應用後,降低了控導工程壩坡養護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德州黃河控導工程面貌達到了生態景觀性要求,新機型的應用産生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李濤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李濤在介紹他參與的發明、改進機器工具。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創新工作室成員進行交流。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追求卓越,發揚工匠精神
聽説李濤拿到全國水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河道修防工決賽冠軍時,和他有過幾面之緣的一位老同事説:“不就是平時沒事就好拿著書看,常纏著老同志問這問那的那個小夥子嗎?”
作為一名從事黃河業務工作的職工,李濤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在準備第五屆全國河道修防工職業技能大賽時,李濤給自己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爭分奪秒地彌補自己的短板與不足。為強化心理素質,他還多次積極主動參加各類演講比賽。
在這種高強度、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下,李濤的成績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在決賽時,老天似乎想給他更嚴格的考驗,現場抽籤時抽到了參賽選手的第一號。由於賽前準備充分,他信心滿滿地從容應對考試,並將這種狀態保持到了最後,最終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從全國河道修防工職業技能競賽載譽歸來,李濤又投入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基層養護工作中。“學習、競賽,最終不就是把所學所想運用於治黃工作中嗎!”李濤説。在實踐中練就一身本領,再用於實踐中,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這也是李濤的初心。2018年,因為工作紮實、成績突出,李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近年來,李濤還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後完成了“攜帶型開坑輔助裝置的研製與應用”、“堤頂道路小型標線噴塗裝置”、“雷諾石籠護坡在根石加固中的應用”、“多功能折疊式子堤在黃河搶險中的應用”等項目成果研製,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大大節約了工程維修養護資金。項目分別獲黃河水利委員會“三新”認定,以及山東黃河科技火花獎“一等獎”、“二等獎”。他利用創新工作室為平臺,把自己的經驗、技術整理出來分享給同事們,以此來帶動身邊的人共同進步。
新時代的綠色生態夢永不止步,李濤目前仍在基層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基層工作雖然辛苦,但是看著綠意盎然的黃河大堤,李濤説:“我很自豪,我是黃河的後代;我更加自豪,我是黃河的守護者!相信每一位黃河人都會把綠化工作當作一場綠色接力,一棒一棒傳遞下去,在築綠、護綠、愛綠的道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