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消費借貸消費增多 意味著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嗎?
提前消費、借貸消費增多
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嗎?
“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説?”對於這種説法,大部分中國人(79.03%)並不贊成,但和兩年前相比,延遲消費偏好略有下降。日前,央行發佈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引發社會關注。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另一組數據:去年中國每人平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增長近兩成;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797.43億元,是9年前的近10倍。
有人認為,延遲消費偏好下降,信用卡未償信貸猛增,意味著中國人不愛存錢、愛花錢了。
專家表示,不應簡單作此總結。與其他國家對比,中國儲蓄率仍然位居前列。人們儲蓄態度的轉變説明中國內需型經濟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不過,一些人特別是年輕群體應實現從信用卡“卡奴”到“卡主”的轉變,避免過度消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政策保障足,年輕人心態好,自然就敢“買買買”
“沒收入的時候不會存錢,有收入之後也沒有刻意存錢。”24歲的婁雲已經工作兩年了,每個月她都會把工資放到支付寶中。還完上月該還的錢,剩下的錢她會購買定期理財或基金定投。在她看來,要想讓錢增多,只能多賺一些,而不是多存一些。
如今,和婁雲持相似觀念的人正在增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顯示,當被問到對消費和儲蓄的態度時,雖然大部分人(79.03%)對於“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説”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觀點,但是與2017 年相比,消費者對延遲消費的偏好略有下降,整體上選擇“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比例降低了0.37個百分點。
延遲消費,就是把自己的部分財物存儲起來,然後安排在未來多個時間點進行消費。延遲消費偏好下降,意味著一部分人不再存錢,而是把錢即時花掉。相關統計也顯示,中國居民儲蓄率高峰時曾達到37.3%(2008年),近年來有所下滑。
咋看這種現象?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貿易係教授楊軍分析説,一般來講,導致延遲消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應對未來支出和各種不確定性,二是獲取更高金融收益。目前,中國新生代消費者逐漸成為勞動市場主體,更強調個體當前的生活品質。同時,隨著生活水準提高、社會保障體制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未來的就業、教育和健康醫療等不確定性降低,人們整體消費能力提升。此外,現代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個人和家庭更容易獲得短期和中長期資金,以應對各種急需支出,而且成本明顯下降。
簡單來説,如今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心態好、很自信,自然敢“買買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年輕人正成為消費主力軍。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年輕人的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
在北京某高校讀書的劉燁從小學就存錢,也喜歡花錢。她説,存錢一方面是為了應急,另一方面是滿足一些小心願,比如買一些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獎勵自己。不過,在購買一些高價産品時,即使有能力直接付款,她也會選擇用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産品做分期付款,這在年輕人中間正成為時尚。“消費容易衝動,要控制好自己。”劉燁為此設置了一條消費紅線——每月不能超過4000元,因為“欠錢太多會有壓力”。
“‘95後’和‘00後’生長于富裕時代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他們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延遲消費偏好下降是符合邏輯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隨著更多孩子長大,今後這一現象會進一步增多。
需要指出的是,房價多年上漲、居民改善居住條件、養老與醫療等剛性支出增加,也是近年來延遲消費偏好下降、居民儲蓄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王軍認為,延遲消費偏好下降與儲蓄率降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追求美好生活必然導致即期消費動力提升、儲蓄率降低。
他同時指出,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居民儲蓄率都持續位於世界前列,並未出現斷崖式下跌。當然,由於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程度、金融市場完善程度和居民收入水準等與發達國家尚存差距,特別是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做好風險防範和相關政策調整準備還是很必要的。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認為,儲蓄率下降有一定好處,表明內需增強,但也需要關注隔代之間的儲蓄率變化。在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消費信貸發展較快,會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不僅是一种經濟、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人口現象,可能會帶來重要影響”。
“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會成為消費陷阱嗎?
在眾多消費形式中,刷信用卡或者使用支付寶“花唄”等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産品等進行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現象值得關注。這種“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的消費形式,在一些年輕人中很普遍。
在北京某高校讀碩士的任歡,最近終於下決心關掉了一款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産品。原來,在這款産品的誘導下,他一個月最多時花了4.5萬元。他説:“它總是給我提升信用額度,並且在付錢的時候默認使用這款産品,讓我經常無節制消費,花錢像流水一樣。”
信用卡、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産品越來越多,導致未償信貸數額大幅增加,推高了金融風險。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97.43億元。而在9年前的2010年,這個數字還只是88.04億元。另據統計,近1.7億“90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信用卡“卡奴”“花奴”現象開始出現。
王軍認為,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高速增長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同時也導致信用卡、基於網際網路的信用類産品、消費金融類貸款、現金貸等信用類消費貸款多頭共債與相關風險急劇上升,造成信用卡逾期未償數額增加。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背景下,部分信用卡持卡客戶個人財務狀況變化較大,而部分商業銀行過度追求商業利益,未能及時掌握這些變化,導致相關問題和風險較為突出。
一些商家的不當行銷方式也在推波助瀾。有的廣告將消費與身份、階層、品位、智商、愛情、親情等聯繫起來,誘導人們過度消費。
正常來説,合理的超前消費有利於改變傳統的長輩積累資本和財富、子孫不勞而獲的現象,還能有效擴大市場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然而,不合理的超前消費可能走向反面,對個人來説,加大經濟壓力,影響心理健康、生活穩定;對國家和社會來説,會誘發産生極具破壞性的享樂主義之風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造成社會“信用危機”,加大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2007—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前車之鑒。
那麼,這種超前消費模式在中國會成為“消費陷阱”嗎?多名專家和受訪者認為,防範風險的關鍵在於培養人們養成良好、健康的消費習慣。
“未來10年,我國居民未償信貸數額總量會有所增長,但會保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楊軍認為,這是由於年輕群體總體知識水準在提升,獲得更高收入的能力在增強;同時金融部門控制風險的手段也會更先進。
在任歡看來,結婚會成為他是否存錢的門檻。他説,結婚後存錢不是單純為了享受型消費,而是出於家人生病、養老等開支考慮。“這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家本位文化的延續,背後是一種文化韌性。”
從全生命週期角度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係
為加快推動消費向綠色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3年前曾發佈《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堅決抵制生活奢靡、貪圖享樂等不正之風,大力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抵制過度消費,改變“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意見還從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標識認證體系、經濟政策、金融支援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如今,更多年輕人在平衡儲蓄和消費方面有了認識自覺。“我會根據穩定的收入來決定支出。”對於未來的消費觀,劉燁回答得很篤定。她説,工作後肯定會存錢,不存錢沒有安全感,因為中國人常説,“錢到用時方恨少”。
不過,隨著金融服務越來越唾手可得,提升人們的金融素養已顯得刻不容緩。央行發佈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建議,要關注低收入、低學歷、非就業、老少等群體的金融素養狀況,結合群體特性開展適宜的金融教育活動,著重提升消費者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改善消費者的金融行為。同時,積極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挑戰。對部分消費者而言,數字技術在促進金融素養的提升方面存在滯後效應,應開發更多與數字時代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適應的金融教育工具。
“良好金融素養和消費觀念的養成需要從學校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這應當是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王軍認為,應引導居民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從全生命週期角度安排好、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係。
楊軍認為,對個人而言,依然需要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理念,合理安排各種消費支出。在較大金額的借貸上,需要平衡未來收入與當前借貸的關係,儘量讓當前借貸金額控制在未來合理收入預期當期折現值以內。政府應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國民的金融投資素養;同時,健全金融監管體系,促進金融部門運作效率提升,控制社會金融風險。
(應採訪對象要求,本文提及的張菲、徐朗、婁雲、劉燁、任歡皆為化名。)
消費者説
“有了收入肯定會存錢”
張 菲 高校學生 女 23歲
我目前存不下錢,因為沒有額外收入;但也不會提前消費,就算用支付寶“花唄”貸款或做分期付款,也要保證當下能夠還上。
以後有了收入,我肯定會存錢。具體存多少倒沒想過,但肯定不會大手大腳花錢。比如一個月掙2萬元,拋開必要開支,我至少要存1萬元。
存錢做什麼?當然是為了買房、買車,或者應急。我覺得存錢是安全感的一個很大來源,意味著更強的風險應對能力和更多的未來選擇,反正我是不敢當“月光族”。
“消費比把錢存著強”
徐 朗 畢業一年 無業 男 26歲
我現在不掙錢,也沒法存錢。以後賺了錢,一開始應該也不會存錢,估計不夠花的,但是花完如果有剩餘,錢不就自動存下來了嗎?
我覺得消費還是很重要的。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消費,比把錢存著強。存錢做什麼?這我倒沒想過,就先存著。
我平時也用支付寶“花唄”,沒錢的時候只能用它來預支。現在父母幫我還款,所以沒有想過信用額度和還款能力的問題。
(李和君 採訪整理)
彭訓文 李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