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報告和專家學者強調維護世貿組織重要規則,指出——“只有維護髮展中成員地位,才能實現真正的貿易公平”
科祖爾—賴特表示,目前世貿組織關於發展中國家的分類是合理的。他認為,不同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不同,各國自己更清楚自己的發展水準。
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主任喬治 佐戈普魯斯表示,世貿組織談判機制的傳統是尊重多方意見。在世貿組織改革問題上,也應聽取大多數成員的意見,而不是由個別國家説了算。“只有維護髮展中成員地位,才能實現真正的貿易公平。”
動搖中國的發展中成員地位會削弱多邊主義為基礎的世界貿易體系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不是回避應盡的國際責任,而是在主張發展中國家的基本權利,也是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報告認為,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在全球排名第八十六位,略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但仍然低於經合組織1990年的水準;2000至2016年期間,中國與美國的每人平均收入絕對值差距從4.3萬美元拉大到4.6萬美元;中國農業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是7%,仍高於多數的中等收入國家;儘管中國已成為數字化領域新興力量,但在2017年資訊通信技術發展指數排名中,中國仍排在第八十位。
庫爾卡尼認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很多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還不是發達國家。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屬性不容置疑。印度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溫特表示,中國根據自身經濟體量和能力,也承擔了比一般發展中國家更多的國際義務,為促進多邊貿易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動搖中國的發展中成員地位會削弱多邊主義為基礎的世界貿易體系。
巴西裏約天主教大學教授保羅 羅貝爾指出,中國是貿易大國,但中國每人平均GDP尚不足1萬美元,而且還面臨著應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挑戰,在就業、數字化等領域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佐戈普魯斯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譜寫了人類歷史上反貧困的輝煌篇章。但要實現確保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任務依舊繁重。尊重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屬性和定位,是尊重客觀現實的體現。
科祖爾—賴特指出,整體而言,包括貿易在內的多邊體制正面臨比以往更大的挑戰。試圖隨意重新界定“發展中國家”身份的做法將進一步損害人們對多邊體系的信心。他強調,世貿組織有必要給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提供靈活的政策空間,以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就業等全方面發展。
(本報布魯塞爾、新德里、裏約熱內盧8月17日電)
原標題: 國際組織報告和專家學者強調維護世貿組織重要規則,指出——“只有維護髮展中成員地位,才能實現真正的貿易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