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組織報告和專家學者強調維護世貿組織重要規則,指出——“只有維護髮展中成員地位,才能實現真正的貿易公平”

2019-08-18 13:36:00
來源:東方號
字號

  報告指出,為了讓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國際貿易體系引入一系列補償機制,如發展援助、多邊貸款安排、關稅減讓等,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世貿組織“特殊與差別待遇”原則就是這種補償機制的體現,是對不平等的貿易體系的一種矯正。報告認為,該原則對於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只要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巨大差距,這一原則就不應撤銷。

  研究發展議題的國際非營利性智庫“第三世界網路”發表的聲明稱,“特殊與差別待遇”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框架的核心原則。發展中定位是維護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石。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發展鴻溝,世貿組織關於發展中國家分類是合理的

  報告強調,發展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各領域的發展。因此,僅從貿易角度來衡量發展或定位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既不現實也不可能。數據顯示,在過去25年裏,儘管不少國家經濟增長迅速,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的發展鴻溝依然存在。此外,由於發達經濟體對國際發展合作的承諾減弱,在基礎設施、就業、數字化等領域,南北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在進一步擴大。

  針對有些國家主張,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因此可以取消“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觀點,報告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世界銀行對國際貧困線給出三個基準,分別是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9美元、3.2美元和5.5美元,其中1.9美元是絕對貧困線。如果按照絕對貧困線計算,全球貧困人口數量的確大幅減少,但如果按照5.5美元的標準計算,全球貧困人口數量還沒有顯著下降。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不把中國計算在內,全球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

  報告認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部分發達經濟體開始無視各國經濟發展實情,試圖取消國際社會為解決國際貿易中南北不平衡而制定的各種補償措施。印度孟買觀察家基金會前主席庫爾卡尼説,事實表明,發展中國家上升的通道沒有改善,發達國家正在減少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機會。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