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養老金持續發展要有信心
如今人們談到養老金話題,不再談“老”色變。疑慮在減少,信心在增加。這樣的信心來自於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和社保基金結余持續增加,養老金待遇水準逐年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採取切實有針對性措施,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一定具備應對老齡化衝擊和挑戰的能力,社會保障事業一定能在更高水準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日,一則“養老金2035年或將耗盡結余,‘80後’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一代”的新聞,成為社會熱點。其實,在幾個月前,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就對類似話題作出了回應,表示養老金能夠按時足額支付。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養老保險收支平衡話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人們對養老金可持續性發展的疑慮,更多反映出對老有所養、美好生活的期待。隨著討論逐步深入,社會對待社保話題也在越來越理性。一個直觀的變化是,如今人們談到養老金話題,不再談“老”色變。疑慮在減少,信心在增加。
這樣的信心來自於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和社保基金結余持續增加,養老金待遇水準逐年提高。從基金規模看,人社部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55005億元,基金總支出47550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8152億元。從待遇來看,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迎來15年連漲,各項社保基金運作繼續保持總體平穩。
所謂“80後”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一代,其實是個偽命題。早在本世紀初,我國就決定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專門用於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儲備基金,以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障等方面帶來的壓力。同時,我國成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筆“保命錢”。截至2018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産總額已近3萬億元,為我國養老保障提供著強有力的資金支援。
當然,對於那些質疑和擔憂的聲音,也應給予足夠重視。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老齡化日益加深。預計到本世紀30年代,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期。人口老齡化將導致養老保障壓力不斷增大,養老金可持續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這些挑戰有眼前的,也有長遠的。從當前看,結構性矛盾依然是養老保險制度運作的主要挑戰。由於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各地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不統一,基金結余差異也非常大。從長遠來看,在人口老齡化形勢下,養老保險撫養比逐年下降,對養老保險的影響比較大。直觀地説,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費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如果持續下去,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會給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養老保險時間跨度大,持續保持增收是保證養老無憂的基石。對此,中央高度重視,制定了所有積極、綜合的應對措施。比如,在財政投入方面,為確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髮放,我國不斷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投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5285億元,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從投資運營看,2018年以來,無論是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還是到賬資金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從去年起實施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則有利於幫助一些出現基金當期收支失衡的統籌地區緩解壓力。據測算,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受益省份受益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左右,能夠進一步緩解基金缺口較大地區養老金支付壓力。
過去幾十年,人們見證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從無到有,從覆蓋勞動者到覆蓋全民的過程。作為一個每人平均收入處於中等水準的發展中大國,目前我國參加各項基本養老保險的總人數超過9.4億人,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堪稱社會保障發展的奇跡。眼下,面對諸多挑戰與困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通過凝聚共識,未雨綢繆,形成改革合力,採取切實有針對性措施,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一定具備應對老齡化衝擊和挑戰的能力,社會保障事業一定能在更高水準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