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香港:堅定前進步伐明天會更好

2019-07-07 17: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2週年紀念日。這是香港各界人士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喜慶日子,但一些極端激進分子卻藉口反對特區政府有關條例修訂,製造了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事件。這是對香港法治的嚴重踐踏,是對香港社會秩序的極大破壞,是對“一國兩制”底線的公然挑戰。

  法治不存,發展難繼。回歸以來,舉國上下像愛護眼睛一樣維護香港的法治,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香港的繁榮穩定。這22年,香港有努力,香港同胞有獲得;這22年,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的發展成績可圈可點、舉世矚目。事實不容抹黑、公道自在人心,坎坷阻擋不了堅定前行的步伐,經歷風雨後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民生福利持續改善

  22年來,回歸為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民主保障和持續改善的民生福利。

  在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期間,香港毫無民主可言,港人就連上街遊行的權利都沒有。恰恰是香港回歸後,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切實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在“一國”之下,香港受惠于國家改革開放,在社會、經濟和民生各領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和增長空間;在“兩制”之上,香港回歸後仍然是世界公認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基本法充分保障香港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回歸以來,香港始終保持良好的司法制度、廉潔的社會風氣、高度開放的商貿環境,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于2017年吸納的直接外來投資達104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位,若以存量計,香港作為投資來源地及接收地的金額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無論大事小情,只要關乎民生,政府都會高度重視。2018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關愛共用計劃”,向符合資格的市民發放4000港元的現金補貼,與民共用經濟成果。截至當年6月25日,逾61.7萬名申請者已獲發款項。

  本屆特區政府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了近250項新措施,其中在房屋、醫療衛生、教育、青年發展等方麵包含多項造福民生內容——出臺新稅務措施,實施“利得稅兩級制”,減輕中小企業和基層市民的負擔;積極覓地建屋,開展“土地供應大辯論”,設立置業階梯,將青年人“上車難”的問題擺在首位;投資教育,將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改善中小學管理人手。

  經濟持續穩健發展

  22年來,回歸為香港帶來了經濟持續穩健發展,香港優勢更優。

  回歸以來,香港的GDP一直平穩增長,2018年為2.66萬億港元,較1996年上升超過一倍。香港也是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按相關機構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以良好的稅收及商業政策環境,在63個經濟體中穩居第二位。此外,香港也是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香港金融市場、證券市場的發展尤為突出。回歸以來,內地大量優質企業赴港融資,香港證券市場屢屢創出IPO全球第一的佳績。香港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香港繼續成為亞洲首選的集資市場,總集資額領先亞洲其他交易所。今年以來,共計84家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集資額達698億港元,募集金額同比提高35.2%。6月28日6家公司同日上市,其中一半是內地企業。

  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三項航空交通總量均創下年度新高:機場客運量達747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逾42.77萬架次、貨運總量增至510萬噸,同比分別上漲2.5%、1.7%及1.5%。

  直接就業人數逾25萬人、佔本地生産總值約4.5%,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對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歸以來,香港旅遊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機遇。1997年,訪港旅客1040萬人次;2018年,訪港旅客超過6500萬人次,全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約3326億港元。香港旅遊業蓬勃發展,得益於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援;同時,內地尤其是廣東省旅遊業蓬勃發展,交通、景點、酒店、飲食、購物等旅遊配套日趨完善,不僅吸引香港市民,也有助海外旅客開展互動旅遊。

  未來發展機遇無限

  22年來,回歸為香港帶來深度融入國家大局的機遇,發展機遇無限。

  這是一串亮麗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初,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驗放出入境的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僅今年前5個月,經大橋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值就達145.6億元人民幣,貨運量達到9.9萬噸。

  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內地與香港以基建聯通帶動脈絡打通。更重要的是,2019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起跑,為香港拓展出新方向、新空間、新動力。

  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群體提供發展機遇、拓展發展空間。6月22日,“港人港稅”在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9市全面實行,符合條件的香港同胞在大灣區內所繳個稅超過15%的部分,可由政府給予財政補貼;一大批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集中推出:發放“居住證”、在港可開立大灣區銀行賬戶、開放大灣區事業單位招聘名額、可在內地繳納住房公積金、同享就業創業補貼、科研經費“過河”使用……

  大灣區讓香港的作用更加凸顯,香港社會各方面的創新創造活力也正被激發。2018年9月份,科技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11月份,中國科學院同意在香港建立兩個科創平臺;2019年2月份,《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間航空運輸安排》下新增多式聯運安排,方便粵港澳乘客以同一張客票自行搭配海、陸、空組合行程;4月份,香港交易所修改上市規則,鼓勵大灣區內新興生物科技類公司赴港融資。

  打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展望未來,香港將與灣區內其他城市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資源融合、優勢互補、舉措聯動中發揮獨特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廉 丹)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