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 踐行者】“剪紙達人”陳潔榮:讓傳統文化精髓躍然紙上
一幅長達5米的《清明上河圖》,竟是用一張紙、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完成的!這是北宋都城汴京當年的熱鬧街景,數量龐大的人物、動物、交通工具、城樓等元素,全部栩栩如生,傳統文化的精髓躍然紙上。這幅作品,讓剪紙達人陳潔榮最引以為傲。
留著平頭,趿拉著拖鞋,家住珠海金灣三灶的陳潔榮在鄉親們眼中並不起眼,很多人都無法將這位平凡的中年男人與心靈手巧的剪紙達人扯上關係。21年前,因為機緣巧合,陳潔榮愛上剪紙。自此,他自學成才,作品從無人問津,到如今漂洋過海,還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立體剪紙作品。
放棄“鐵飯碗”追尋心中喜好
1996年,陳潔榮從中山大學的專科畢業後,在珠海一家雜誌社工作,就是人們眼中羨慕的“鐵飯碗”。但不到兩年,陳潔榮主動請辭,他説:“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我想我的工作是我的愛好。”
辭職後,迷茫又徬徨的他經常走在街頭,尋找心中的答案。
1998年的一天,陳潔榮在香洲街頭偶遇一名剪紙藝人。剪紙藝人的作品不過是傳統的剪紙,但鏤空的紋路精緻漂亮,圖案活靈活現,陳潔榮看得出神,他感覺自己遇到了那份尋找已久的工作。
“剪紙能成為我一生的工作嗎?剪紙能成為我一生的工作!”
陳潔榮反覆地自問自答,不出一星期,陳潔榮就暗下決心,把剪紙變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如何才能學到精湛的剪紙手藝?“剪紙藝術當年並不時興,身邊根本找不到能教我的師傅。”陳潔榮説,為了提高技藝,他白天泡在圖書館裏找書,對著教材自學剪紙。晚上回到出租屋,設計、繪圖、刻印、剪紙。很多時候,陳潔榮一天工作和學習的時間都長達15小時。
作品無人問津獨創立體手藝
有天分的陳潔榮,不到半年就學會了剪紙,過年時常見的十二生肖、福字祝福等剪紙已順手拈來。為了生活,陳潔榮嘗試將自己的作品擺上街頭,“只想賺點生活費”,但生活總是被殘忍地打擊。
“我試過在蓮花路、圓明新園等地擺地攤,一套剪紙,8張只賣8元錢,但也是鮮有人問津。”陳潔榮告訴記者:“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剪紙是什麼,也疑惑怎麼這種東西都能拿出來賣。”他憶起當“走鬼”的收穫:一天能賣20元到30元算是很好的了,很多時候都沒有收入。
1999年,陳潔榮來到廣州,他堅信:“廣州是國際大城市,這裡的人的視野一定更加廣闊。”
在廣州,陳潔榮繼續做起“走鬼”,但一次在天光墟,他的剪紙作品差點被城管全部收走。後來,陳潔榮去到書店、酒店、景點等地方進行剪紙作品的推銷,終於有些地方願意寄賣他的作品。
當時,紀念品熱潮風靡校園,陳潔榮回到母校中山大學,以中大風景做剪紙,當作紀念品售賣,竟獲得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一次,陳潔榮在校園裏閒逛時,看到有學生在製作板畫,突然靈光一現,“我的作品是不是也能做成立體的呢?”歷經12天的磨煉,陳潔榮的第一幅立體剪紙———《雨巷》終於問世。
與傳統的剪紙不同,立體剪紙更具有透視感和空間感,能傳達真實物體的構造,更接近繪畫中素描的味道,這也是陳潔榮區別於一般剪紙藝人的地方。
經歷幾年的打磨後,2003年,陳潔榮在廣州開了一家工藝品店舖。他向記者憶起獲得“第一桶金”的喜悅:當時他在外省采風,突然一通電話告知他,一位紐西蘭友人看中了店舖裏的剪紙,願意支付7000元的定金,這著實讓陳潔榮信心大增。
回鄉傳承剪紙讓世界都瞧見
如今,陳潔榮在多年累積下已經成功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他的作品已賣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紐西蘭、東南亞等地,“剪紙達人”的稱號當之無愧。6年前,陳潔榮從廣州回到家鄉珠海金灣,希望讓這裡的人也愛上剪紙。
陳潔榮還從小對女兒進行剪紙傳承,女兒三四歲就學會了簡單的剪紙。今年,他還在三灶為民圖書館、三灶春花園中心村婦聯中心等地對小朋友進行剪紙教學。
對於未來,陳潔榮説他希望有一天能帶著自己的剪紙,在世界各地巡迴辦展,讓中國的傳統藝術,為世界所認知。“我還希望將來可以在三灶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剪紙博物館,讓大家都能免費參觀我的剪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