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失去文秀書記,村裏好比斷了一隻‘翅膀’”(組圖)

2019-06-23 13:4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黃文秀在《駐村日記》中這樣寫道。

  2018年3月,剛結束田陽縣那滿鎮挂職鍛鍊的黃文秀,主動請纓到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她而言,這是一次回報鄉親的“實戰”,更是一次“心靈的長征”。

  彼時的百坭村,交通不便、産業不強、脫貧任重,472戶2067人中,還有103戶47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3%。

  “莫當真,女娃娃,‘鍍鍍金’走過場就回去啦。”駐村之初,有的村民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姑娘不抱希望。

  “我本身就來自農村,怎麼得不到鄉親們的信任呢?”黃文秀思考,緣何自己和群眾有“距離感”。

  她很快做出改變:搬到村裏住下,跋山涉水、進村入戶訪貧問苦,感受鄉村的溫度,深究鄉村發展之道。

  “我到貧困戶家,不再拿著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幫他們掃院子;貧困戶不在家我就去田裏,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時間久了,村民們見我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我。”聽到村民説“這個丫頭還真是難纏得很哩”,黃文秀心裏滿是欣慰。

  走訪中,村民反映最集中的是山上片區5個屯的通屯道路硬化問題。這5個屯此前已通砂石路,但多處路段砂石已被雨水沖刷流失,路面坑洼、泥濘不堪,坡陡路段摩托車都難以通行。

  “公路不通,發展必然受阻。”為解決百坭村的交通難題,黃文秀積極向上反映,申請到1.8公里通屯硬化項目,新建4個蓄水池。另外3條路,也已列入2019年專項扶貧資金安排項目。

  黃文秀的努力,群眾記在心上,親切地稱她“文秀書記”。

  “失去文秀書記,村裏好比斷了一隻‘翅膀’。”百坭村副主任黃世根説,在黃文秀帶領下,村裏砂糖橘、茶油樹、八角、水稻等産業方興未艾,“以前村民種植砂糖橘卻不懂銷售,收入微薄;文秀書記來後,幫忙搞電商銷售,收入翻番,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

  今年3月的一天,黃文秀駐村滿一年,她的汽車儀錶盤里程數恰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特意發了一條朋友圈:“兩萬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黃文秀的愉快,來自百坭村的改變:一年的努力,已有88戶418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被評為2018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