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學怎樣堅持八個“相統一”
我1954年在清華大學作政治輔導員,1959年開始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開放以後,我參與清華大學文科復建,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1999年退休後,我也從未離開講臺,一直繼續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黨支部幹部講課;參加各種活動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旁聽思政課,與其他老師探討怎樣上好思政課。我寫的理論文章和著作也都和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緊密相關。我今年87歲了,精力大不如前,但只要一上講臺,就還會像過去一樣有精神。60年的教學和研究,我親身經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改革、完善。見證了中共黨史課向中國近代史綱要轉化,更好地凸顯出中國共産黨在領導民族救亡、建立新中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決定性作用;見證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方法論形成的重要影響;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其在新時代的發展,成為思政課的核心內容;見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律、道德教育在思政課程中的加強。能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做些有益的工作,已成為我一生的追求。
以文藝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素質,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由清華大學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馬蘭花開》,藝術地再現了“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的光輝一生,自2013年首演以來,至今演出69場,覆蓋10萬多觀眾,感染了無數青年學子,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攝影隊 蘇川津/攝
今年3月18日,我以退休教授的身份參加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直接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講話。這樣的會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總書記的講話全面系統而深刻,直面問題同時又提出明確的解決路徑,為推進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聽後倍感親切。下面結合自己教學、研究的經歷,就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做到八個“相統一”,談談認識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我體會這是要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教學與學生思想實際緊密結合,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因為講的是學生真正關心的問題,他們就會覺得有親和力,而不是身外之物,從而把課講到學生心裏去。
為此,總書記提出堅持八個“相統一”的教學要求。八個“相統一”,第一個就是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要求在教學中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馬克思説,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説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要求從根本上徹底地講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譬如,有人認為,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都搞早了,違背了生産力決定社會發展的理論。這種觀點對大學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對此,在教學中必須從資本主義在世界發展的大視野出發,深入剖析帝國主義時代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矛盾的焦點已經轉移到落後國家、上層建築統治的薄弱環節也在落後國家的事實和道理。透過這些本質特徵,才能透徹地向學生説明某些相對落後的國家率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以及艱巨性、曲折性。再如,曾經是社會熱點、也為大學生廣泛關注的人性本質的討論。資産階級思想家把抽象的、孤立的人類個體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認為“利己目的是人們思想行為唯一原始出發點”,從而得出人性自私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則堅持從社會關係中考察人性的本質,它不否定個人利益,但不承認脫離一定經濟、社會關係的抽象的、孤立的個人利益。馬克思説:“各個人的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不過當然是處於既有歷史條件和關係範圍之內的自己,而不是玄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從而説明自私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在私有制基礎上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社會關係屬性。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是社會化大生産條件下,在集體解放中實現每個人的解放的社會思想。從這種分析方法出發,就可以科學地分析不同人性的歷史演變、自私在人類史上的作用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何、如何倡導集體主義,批判地分析人性自私論,克服其消極影響,從本質上講明馬克思主義的人性理論。“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馬克思的《資本論》、《共産黨宣言》,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都是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結合的科學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都兼具政治家和學者的品質。在思政課的講授中,應當把馬克思主義這個本質特徵講出來。
北京理工大學結合學生新思維開創了VR重走革命路、電腦思政遊戲、我來當思政老師、思政教育演講、師生談心小組、名家講壇等數十項符合新時期大學生思維的課內課外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們更加喜愛思想政治課。圖為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準備在馬克思主義學院體驗VR重走長征路。 新華社記者 李欣/攝
“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要求教學中注意把價值觀引導寓于知識傳授之中。價值性講的是人們的利益關係是否有積極意義,知識性講的是知識事實是否科學。我們黨一貫強調價值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把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相統一。西方學術界把兩者截然對立,主張價值中立,是很虛偽的。大學生在學校主要是追求真理知識,如果思政課不是空洞説教,而是把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結合,讓同學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在知識上也有所收穫,就會受到歡迎。總書記在講話中也提出,思政課教師“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講課好的教師都是具有比較廣博的知識素養的,我在這方面也一直在努力追求。我很重視學習,注重在學習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中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除了理論刊物外,我現在還訂了四五份政治和文化知識資訊量大的報刊,每天花兩三個小時閱讀。在國內外訪問或旅遊中,我也會做一些社會調查,以求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和思政課內容更新的需要。
“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要求教學中注重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這樣做。改革開放是偉大的社會變革,在社會變革中,利益主體、社會思潮多元化、多樣化,勢必影響大學生對改革開放道路和人生價值的看法。我始終把“當代社會思潮與青年思想教育”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用以促進教學。備課時,努力學懂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同時積極研究新自由主義、西方憲政民主、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的實質和表現,及其對大學生思想影響的重點、疑點。講課時,在旗幟鮮明地批判錯誤思潮、幫助大學生解除思想困惑的同時,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如蘇東劇變以來,把西方多黨制奉為“普世價值”的思潮氾濫,有的學生誤以為照搬西方多黨制就可以更好地監督和改善共産黨的領導。通過對中國的歷史、現狀和世界上那些照搬西方多黨制國家的歷史、現狀進行對比研究,就可以得出具有內在科學邏輯、能夠讓學生真心認同的結論:在政綱根本對立的政黨之間搞多黨競爭、輪流執政是不現實的,其結果只能是社會動亂或原有制度被推翻。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闡明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並且對中國共産黨依法治國、依規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對執政權力監督的理論和實踐進行闡述,就會大大增強同學們對共産黨領導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每年的畢業季,清華大學都會舉行畢業長跑,即將離開母校的學子們沿著精心設計的路線,依次跑過那些承載著清華記憶的場所,重溫“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上好離校前的“最後一課”。圖為2018年7月4日,畢業生們在主題為“擁抱新時代 青春正起航”的長跑活動中在二校門前合影。 清華大學 李浩然/攝
“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要求在教學中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服務國家。據我了解,有的思政課教師不但在課堂講授中經常引用社會大課堂的案例論證理論教學,還會開放課堂,結合授課內容把一些先進人物請進來講課,同時組織大學生到企業、農村參觀實踐,推動他們利用假期回家結合理論課教學內容作社會調查,等等。這些做法活躍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使理論接地氣,增強了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一位同事現在已經退休了,但是,她仍然懷念這樣的教學。她對我説,現在晚上還常夢見自己為同學們講課,與同學一起參觀、討論的情景。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要求在教學中既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課教學在大綱、教材等方面的要求是統一的,但講課的形式、方法卻可以因課、因老師特長和學生特點而異。有的教師善於精準、通俗地講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的善於從現實提出問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回答;有的善於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的善於在與西方學術思想、社會思潮的比較中,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有的善於利用網路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還有的善於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學實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的中國近代史綱要課,每年都有一批體現中國革命傳統的繪畫、雕塑、書法作品作為結業成果,並以主題展覽的形式展出,受到學生的歡迎。有的教師還針對美學領域裏的各種藝術思潮,進行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結合的分析;有的還能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毛澤東詩詞、革命歌曲的感人內涵相結合,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表明,思政課在堅持統一性的基礎上,完全可以以百花齊放的形式展現出來。
“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要求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起到主導性作用,同時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現在的思政課教學,早已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方式,注重互動性,採用課堂討論、社會調查、小組研學、情景展示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讓他們參與到課程中來。但是,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要在教師的主導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互動主題的設定、經典著作的導引、研學討論的總結,等等,都要在教師主導下,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預期效果。
“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要求教學中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科學是對事物本質和內在規律的認識,是不能自發地形成而只能從外部灌輸給人們的。列寧就説過,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任何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不會自發地在人們頭腦中形成,都要經過灌輸才能為人們接受。但是,灌輸是原則,在實際教學中,必須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而不是填鴨、硬灌的方法進行,才能為學生所接受。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要求教學中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課毫無疑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全是思政課教師的事,其他專業課程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我認識的一位老師就説過,老師們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意識,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減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跡。他是一位工科教師,但是在他講授的課程及各種專題學術講座中,無不滲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學生每每聽過後,都會在思想境界和專業知識上獲得雙重的收穫。思政課教學如果能和其他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相輔相成,形成合力,同向而行,就會取得更大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是站在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自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高度談思政課的重要意義的。我的少年時代,是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度過的,那時憂慮的是中國會不會亡國,永遠受人欺負。現在的青年是令人羨慕的,他們身處偉大的時代,正親身參與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國夢的實現,關鍵在黨,希望在青年。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當代青年一定能夠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而思政課也一定能為青年一代培根鑄魂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老教師,我願為此繼續努力、奮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