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總書記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要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重要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總書記説:
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不僅發揚光大,而且與時俱進,使之放射出了人類歷史上更加燦爛的真理性光芒。傳承中華文化,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原則,成為我們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蘊含著繼承發展、揚棄創新的思想方法,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
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與現實文化相融通
總書記説:
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2014年9年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守正出新才能歷久彌新。我們要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去其糟粕,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總書記説:
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廣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歷史文化遺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後人。
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産,包括文物古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工業遺産,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不能搞“拆真古跡、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既要保護古代建築,也要保護近代建築;既要保護單體建築,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既要保護精品建築,也要保護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歷史文化的有力物證,文物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産,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總書記説:
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産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財富。
我們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國民教育、文化創造、生産生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加強對傳統文學藝術的扶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轉机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