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的中國“心”】摘取裝備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2019-06-08 16:06: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通過不懈奮鬥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形成了較強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然而,在許多重點領域,自主關鍵核心技術的缺失仍然制約著我國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新聞頻道從今天(6月7日)起推出端午特別策劃《我的中國“心”》,講述一個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國故事。

  燃氣輪機是飛機、電站、大型艦船的心臟,也被譽為裝備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重工業水準。

  然而一直以來,它的設計和製造都被西方國家技術封鎖。就在不久前,我國成功突破了重型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之一 —— 一級靜葉的製造,而完成這一重大突破的,是一個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年輕團隊。

  在這間加工廠房裏,段方苗和製造團隊正在對剛剛趕制出來的一批葉片進行檢驗。

  眼前這個造型獨特的葉片就是我國自主設計的重型燃氣輪機的一級靜葉。重型燃氣輪機和我們熟悉的航空發動機一樣,都是燃氣輪機的一種。燃氣輪機是為能源、航空、艦船等領域大型裝備提供動力的“心臟”。而段方苗所負責的一級靜葉項目,是這個“心臟”的守護者。簡單來説,它能夠承受多大的高溫,直接決定了重型燃氣輪機的能力。

  由於燃氣的溫度一般在1400度到1600度之間,而所用的合金熔點卻只有900攝氏度,這就對葉片製造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國重燃 透平一級靜葉試製項目負責人 段方苗:打個比方就是説把冰放在(沸)水裏,只有100度的溫差,而且還得不讓它融化。我們這個葉片也是放在高的溫度下,它的溫差達到了500度,比冰的環境惡劣五倍,甚至更高,也要求它保持自己的強度,保持自己的性能。

  看著眼前的葉片,段方苗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她不僅親眼見證了葉片從設計到成型的全過程,更見證了我國重型燃氣輪機從零開始的艱難起步。

  2010年,段方苗還在電廠工作,由於始終不能解決包括葉片在內的重型燃氣輪機核心技術,電廠不僅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購買國外的設備,還要長期付出設備維護的費用。這讓電廠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大多數都在虧本。

  段方苗:一個小小的葉片,就是一輛汽車的價格,不光值錢,然後你還不能動它,因為這是別人的智慧財産權,這是別人的東西。他就用這種核心的東西來卡你。

  現實的殘酷讓段方苗深刻地明白,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就始終要受制於人。所以在2015年,當我國正式啟動“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時,段方苗毫不猶豫的加入了專項研究團隊。

  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年輕團隊,起步晚,積累薄弱,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參照,這些聽起來無法逾越的困難,對這群年輕人來説卻沒有産生絲毫動搖。

  段方苗:我們國家就是有這個特點,我們就是特別勤奮,我們就是一代一代地去努力,別人花五年的時間,我們花三年,別人花二十年走的路,我們不都是走了十年就走完了嗎?

  正是帶著這股特別能吃苦的拼勁,段方苗和團隊開始了一級靜葉的試製工作。為了實現“讓冰在沸水中也不會融化”的奇跡,他們在小小的葉片周身設計了超過400個冷卻孔,而每一個孔的加工精度都要小于0.1毫米,任何一點小小的誤差都前功盡棄。

  段方苗:比如説尺寸終於合格了,終於要走最後一步了。然後去拍內部缺陷的時候,就發現有些陰影,還得重來,沒辦法,就是不能用。

  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重來,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2018年,團隊成功試製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批一級靜葉。然而這個年輕的團隊卻無比清醒,他們知道試製完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來驗證,對於段方苗來説,實驗的結果也許隨時會讓她之前所有的努力推翻,重新來過。

  記者:你不怕再重來一次?

  段方苗:不怕,國外為什麼它能夠封鎖住?我們就是沒有識別它的難點嘛。我們既然識別了難點,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怕它克服不了呢?

  段方苗説,這個小小的葉片真正確認可以投入使用時,可能要到十年後,那時候,我們國家會真正擁有自己的重型燃氣輪機。而這群年輕人,也將用這十年的時間,走完一條自主創新的路。他們知道,核心技術不僅買不來,也急不來。他們坐得住冷板凳,裝得下“中國心”。

  中國重燃 壓氣機設計室副主任 吳宏:你要能潛心下來,來做這樣的一個技術攻關。因為就是説學這行的,一輩子能參與國家這樣一個重大的項目是一種幸運。

  段方苗:我真的有時候覺得是有一種把個人的價值和國家的價值聯繫到一起,是非常的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種。我們參與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記住。

  【記者手記】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在燃氣輪機領域的技術短板造成了我國在航空、船舶領域的“心臟病”,而解決這個“心臟病”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用十幾年的時光去奮鬥,去拼搏,打造大國重器,是段方苗這一代年輕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更將是他們人生中引以為豪的記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