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古籍裏的中華文脈③】元本在中國藏書與版刻中的重要價值

2019-06-07 11:57: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編者按:古籍善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傳續著千年中華文脈,也為今後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形象地説,唐宋時期是古籍善本和文明成果的開枝期,明清時期是散葉期。由此,“文脈頌中華 e頁千年”中華古籍善本網路主題傳播推出“古籍裏的中華文脈”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邀請權威專家撰寫。文章將探討中華善本在當代中國傳播的意義和做法,系統梳理從唐至清歷朝歷代善本的發展、流傳和重要影響,及其對當時文化和出版的帶動作用。同時,對中華善本如何進行再生性保護和網路化傳播提出中肯建議。

  作者: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講師、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 鐘彥飛,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楊亮

  元本在中國藏書與版刻中具有重要價值,是與宋本相媲美的珍品,兼具學術性和藝術性雙重價值。在學者和藏書家之中,談到版本時往往“宋元”並稱,甚至有學者認為元代刻書勝過宋代。清代著名藏書家吳騫名其藏書處曰“千元十架”,以與黃丕烈“百宋一廛”相匹敵,由此可看出其對所藏元本的重視。

  元本的價值首先得益於版本多樣。元代的書籍刊刻出版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官刻系統。蒙元滅金後,在燕京設編修所,于平陽設經籍所,襲承金代刻書之業;滅宋之後,又收羅江南圖籍書版,在秘書監建立專門機構興文署進行管理和印刷,以《資治通鑒》為開端,刊刻經、史、子各部書籍,終元一朝,未曾中斷。此外,據歷代流傳的書籍來看,元代還有藝文監的廣成局等刻書機構,負責蒙漢書籍的翻譯出版;太醫院的廣惠局或醫學提舉司,主要刊刻醫書;太史院的印歷局刻印曆法時憲書籍等。二是地方儒學機構刊刻系統。元代的各路書院、學校達二萬餘所,官方撥付學田予以供養,刻書事業為其主要文化活動之一,並且大多由名儒主持校訂。因此,地方書院成為元代書籍出版數量最多、品質最高的途徑。地方書院刊刻內容較廣泛,經、史、子、集均有涉獵,其中如九路儒學分刻的“十七史”、西湖書院刊刻的《文獻通考》等,均為後世所推重,也是我們今天研究這些書籍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三是私刻系統。蒙古時期,原金代刻書中心平陽地區的私人出版活動繼續進行,如現今國家圖書館所藏段子成家刻《史記》二家注本即是此時産物;元代統一南北之後,南方私人刻書尤為興盛,形成了杭州、建陽等刻書中心。據清末民初葉德輝的不完全著錄,即有四十家刻印的約九十種書籍,甚至出現了延續到明代的專業刻書家族,如劉氏翠岩精舍、余氏勤有堂、葉氏廣勤堂等。元代私刻系統具有鮮明的商業化色彩,所刻書籍多為實用性的醫學類、科舉類或娛樂消遣性的小説戲曲等,內容豐富,在刊刻精美程度上則不及官刻,但其文獻價值更為突出。

  元刻本在具體書籍形態上也有著顯著的特點:一是版面上,官刻本一般字大行疏,私刻本行緊字密,板框前期白口、中後期為黑口,以便於節省刻印時間。二是裝幀上,元代書籍主要以包背裝為主,較宋代流行的蝴蝶裝、經折裝更便於翻檢,也是線裝書裝幀的直接源頭。三是字體上,主要摹以趙孟頫體,秀麗飄逸,賞心悅目。如流傳至今的元刻《大戴禮記注》《稼軒長短句》《清容居士集》等,皆是趙體上版的代表者,也有延續宋代刻書以歐體、顏體風氣者;又私刻系統出版書籍尤其小説類書類,往往多用俗體字,以求速成謀利,如《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古今翰墨大全》《全相平話五種》等,將複雜的筆畫進行簡化,不少已經被現今簡體字採納。此外,與宋代及明清刻書不同的是,由於元代文化政策相對寬鬆,在刊印的書籍中並無避諱字體出現。

  除刻本外,元代還在宋代基礎上,對活字技術進行了改進。元大德年間的王禎發明出木活字,同時創造出“轉輪排字盤”,又叫“韻盤”,用簡單的機械,使尋字變得更加便利,提高了排字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王禎利用此技術進行了實踐,刊印了《旌德縣誌》一書,並在其所著的《農書》中附錄《造活字印書法》,詳細記載了整個工藝過程。在此之後,在使用上,木活字印刷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僅次於雕版印刷方式的圖書出版方式。此外,元代還出現了套印技術,元順帝(後)至元六年中興路資福寺刊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釋》是現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書籍,經文紅色,朱文黑色,圖文並精。

  由於元刻本的珍貴性,明清以來藏書家篋中架上以有宋本、元本為榮,遂使元本逐漸成為罕覯之物。到了清代,常有書賈為射利不惜偽造冒充元本,藏書家即便得到後世遞修、翻刻本,也故意不察,視元本作架上之寶。隨著圖書館時代的興起,古籍善本進入了規範化管理階段,同時得益於更便捷的現代出版印刷技術,元刻本書籍開始集中大規模地在世人面前展示其面貌。近代大出版家張元濟、王雲五等曾匯集當時藏書名家及各大圖書館所藏珍貴善本,予以影印出版《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有大量世所罕見的宋本、元本,通行于學人間,至今仍是重要的文史圖籍。其後大型影印叢書如《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存目叢書》等都收入了諸多元本,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圖書館組織出版的《中華再造善本》叢書,裏面專有“金元編”一輯,從中外各典藏單位徵集了金元時期刊刻的圖書七百三十八部,撰寫提要,影印出版,並宣紙線裝,使古書重放光彩,真為“再造”,功莫大焉。另外,近代以來,藏書單位和藏書名家出版了諸多書影圖錄類書籍,如《故宮善本書影初編》《舊京書影》《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國立中央圖書館”金元本圖錄》《中國版刻圖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以及各地圖書館所藏善本圖錄等,也讓世人了解到了許多珍貴元本的資訊。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古籍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目前,許多重要典藏單位如中國國家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等,逐步在網路上公開所藏善本古籍掃描版本。其中,即有大量原色度高清掃描的元本,可以更好地利用元刻本為古籍整理事業服務,便於世人更細緻地觀察及利用。相信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中,更大規模的古籍電子掃描版將會公佈,元本也必將重新煥發生命力。(鐘彥飛 楊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