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沙灘 | 中美經貿摩擦的這些問題你真的清楚嗎?(之二)

2019-06-06 16:40:00
來源:金沙灘論壇
字號

  指責中國採取不公平、不對等的貿易政策,導致美國出現對華貿易逆差,在中美經貿交往中“吃了虧”,是美國政府挑起中美經貿摩擦的一個主要理由。一些美國政客試圖以“公平貿易”為理由,在國際輿論上佔據道義的制高點。然而,究竟什麼是“公平貿易”?這些美國政客所要求的“公平貿易”真的公平嗎?

  公平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在國際貿易中,由於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具體條件以及利益訴求不同,為了讓貿易順利進行,國際上形成了通過平等協商建立貿易規則的規範。也就是説,公平與否不是某一國説了算,規則如何改也不應取決於某一國自己的利益,而應通過各國平等協商來決定。實現公平貿易,必須秉持協商一致、互利互惠的原則,尊重國際貿易中的契約精神和國際規則,摒棄任何唯我獨尊、唯我獨大的錯誤想法。

  但是,美國政客強調的所謂“公平貿易”卻不是基於國際規則,而是以“美國優先”為前提,以維護美國自身利益為目標,其核心是所謂的“對等開放”,即各國在每個具體産品的關稅水準和每個具體行業的市場準入上都要與美國完全一致,追求“絕對對等”。這種“絕對對等”表面上似乎公平,但由於它違背世界貿易組織最惠國待遇和非歧視性原則,無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事實上是極其不公平的。

  更何況,美國政府所強調的所謂“對等開放”,也不過是一種説辭而已,切不可當真。在開放問題上,美國的政客們從來都實行雙重標準:在需要國家支援以進行資本積累的時候,就大行保護主義和國家干預之道;在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時,則要求他國無條件開放市場,強行推進自由貿易以從中漁利;當其競爭優勢因後發國家的追趕慢慢削弱時,又重新祭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一方面,在世界市場上利用自由貿易發揮本國壟斷資本對後發國家的優勢,竭力維護本國資本在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國家的力量,採取各種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措施,竭力打壓、遏制他國資本——不論是國有資本還是私人資本——的競爭、衝擊和趕超。這种經濟邏輯以意識形態“正統”自居,把競爭對手的優勢解讀為意識形態“異端”。德國歷史學派的代表李斯特用“抽梯子”的説法,對這種伎倆進行了絕妙的比喻:一個人當他已攀上了高峰以後,就會把他逐步攀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上來。這就是美國政客所謂的“公平貿易”的實質。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在國際貿易領域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這種不公平主要體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科技優勢和壟斷性權力,在國際貿易中從發展中國家低價獲取資源、勞動力和産品,高價賣出其高技術産品和服務。這種不公平的貿易格局為美國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讓發展中國家蒙受了重大損失。大量經濟學研究表明,這種不公平的貿易結構,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鎖定了它們落後的産業結構,抑制了這些國家勞動者收入的上漲,成為損害發展中國家發展能力、加速世界經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利用這樣的優勢事實上佔盡各國的便宜,但那些美國政客們卻喋喋不休地抱怨貿易不公平,這難道不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嗎?

  回顧歷史,美國的政客們曾多次給競爭者扣上“不公平”的帽子。當歐盟實力上升時,歐盟被看作“不公平競爭者”;當日本有超越之勢時,日本被看作“不公平競爭者”;現在,中國又成了美國政客眼中的“不公平競爭者”。歷史反覆告訴世人,美國政客主張的“公平”與“不公平”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設定的,具有強烈的單邊主義和主觀色彩。“不公平貿易”已成為美國政客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拿出來,哪個國家強大了就扣在哪個國家頭上。美國政府採取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嚴重干擾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給經濟全球化趨勢造成重大威脅。美國的政客們看似是公平貿易的提倡者,實際上卻是不公平貿易的始作俑者、公平貿易的破壞者。

  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規則是經各經濟體協商同意、普遍認可的,如果成員國之間發生貿易爭端,應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解決,這是維護國際經貿關係公平的基本原則。美國作為世貿組織的創始國之一,理應遵守這一基本原則。然而,那些美國政客們並沒有這樣做,相反卻繞開世貿組織大搞貿易霸權主義,不斷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挑起貿易戰。如此作為,怎麼可能帶來公平貿易?如果他們真有解決經貿問題的誠意,就該好好反思自己強調的“公平貿易”是否真的公平,走出自設的“公平貿易”籬笆,在與各國平等協商中尋找解決經貿問題的切實辦法。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