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曲周縣鄉村“三級書記”的心裏話

2019-05-31 13:59:00
來源:長城網
字號

  長城新媒體邯鄲12月26日訊(記者 邵荃 霍文龍)12月14日,長城新媒體記者“基層蹲點面對面”採訪組到邯鄲曲周縣東劉莊村蹲點採訪時,正趕上縣委書記郭新耀到村裏的“鄉村夜校”宣講十九大精神。提前到達村裏的郭新耀與曲周鎮黨委書記孟祥海、東劉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永民在開課前先進行了一次課前交流。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場縣、鄉(鎮)、村“三級書記”的座談會,並記錄下了他們的心裏話。

  “你們兩位放開一點,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提出來,問題越深刻越好,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現在村裏最缺啥,最需要縣裏幫著解決啥都可以説”。縣委書記郭新耀的開場白很簡短。

  “現在村裏最缺氣,希望縣裏幫著趕緊把天然氣通進來。大家現在都不用煤和秸稈了,但是總用電還是費用高。”不善講話的村支書劉永民這次倒是沒有發怵,直言需求。“我們村還希望向鄰村西劉莊一樣,儘早開始宅基地流轉,然後就可以搞新規劃和新社區建設,村裏人都盼著搬樓房了。”現在村裏人都是打工掙錢了,地也由合作社集中搞設施種植了,大家搬樓房的條件都具備,要求也很迫切。

  “在以往的鄉村建設中,我們總結了‘選準一個好支書,配強一個好班子,結合村實際,定好一條發展的路徑’的經驗,可以幫助更多的鄉村發展起來,農民富裕起來。”鎮黨委書記孟祥海説。“東劉莊村的經驗可複製、便推廣,核心就是這條經驗”。

  2018年,曲周鎮55個村要全部消滅集體收入白點村。鎮班子琢磨了四條模式來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一是“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就是以黨支部為核心引領,合作社為平臺,發展規模産業,壯大集體經濟;二是“以地生財”模式,借助曲周鎮靠近縣城的區位條件,周邊村發展臨街店舖、門市商業,並辦理集體財産登記證,保障集體收入;三是“以市場服務生財”模式,發揮傳統産業優勢,形成規模效益,比如全鎮55個村中有20多個村是蔬菜專業村,各村由村集體組建蔬菜市場,集約經營;四是“以技生財”模式,曲周是華北最大的育苗基地,可以充分發揮優勢,組織技術輸出和技術勞務輸出。“明年各村‘兩委’換屆後我們就準備這麼幹!”孟祥海拿著本子侃侃談起這四種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而且還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了黨章。這説明黨和政府把農村工作列為了重中之重的大事,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大發展的機會來了,鄉村幹部乾大事的機會也來了!”縣委書記郭新耀説到。“關鍵看你們怎麼幹、會不會幹”。

  “實事求是講,過往縣一級重點是抓項目、抓經濟開發區、抓縣城建設,農村主要是抓幾個點。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清楚地表明瞭農村建設將是未來發展的主戰場。”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時間裏,郭新耀向鎮、村書記談起了自己的發展觀。記者注意到,縣委書記談話時沒有用筆電,想法和路數應該是在腦子裏謀劃了許久。

  “現在農村最缺的是什麼,村裏有村裏的需求,鎮裏有鎮裏的想法,而作為縣委書記,我認為最缺的是人才。”郭新耀直接表明瞭自己的觀點。將來的鄉村振興需要大批的人才,過來的發展從農村吸引走了大量的人才進了城市,現在農村的基礎條件、生活環境還不足以把外邊的人才吸引回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抓好新型農民的培訓、培育,提高他們的文明素質、知識技能。農民不一定非要進城才會變成人才,我們可以就地提升。

  “就是要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的家園裏,具備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説到這裡,郭新耀又和兩位書記介紹起了他前一天晚上與中國農大商討合作建設曲周新型職業農民技校、農業技術學院的情況,看來抓人才培養並非停留在想法上,而是已經進行中了。

  “農村最主要的資源是土地。東劉莊村是小村莊有大智慧,他們做好了土地文章,這是最關鍵的。而最根本的,是發揮出了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有好的帶頭人、好的班子。”郭新耀接著又談起了“滴灌式”培養鄉村幹部的思路。“已經讓縣委組織部在著手進行了,就是要篩選一批年輕的村支書,因人施教、因地適配,有目標地培養一批鄉村基層組織的帶頭人。”

  下一步,曲周縣的農村建設要實施“兩流轉、兩培育、兩引進”戰略,農田流轉、農宅流轉是建發展平臺,在此基礎上培育起新型農民、新型經營主體,栽下梧桐樹,引進人才,引進資本。談起未來發展,郭新耀躊躇滿志。

  “三級書記”聊得熱火朝天,肩並肩地走向“鄉村夜校”,準備與村裏的群眾們再去好好聊聊,去聽聽他們的心裏話。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