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思政課堂“動”起來(解碼思政課怎麼講)

2019-05-27 14:1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思政課的主陣地在課堂,但課堂之外的教學育人同樣重要。全國各地各高校創新思路,通過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思政課教學體系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同學們在形式多元的“第二課堂”裏深化課程理解、堅定理想信念、體悟使命擔當。

  日前,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在校園網發佈了組建生態文明調研隊的通知,因報名人數太多,學院只能嚴格篩選。“從以前的‘拉人來’到今天的‘選人進’,從側面證明了學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和價值,也體現了社會實踐課程的吸引力。”東北林業大學黨委書記張志坤説。

  思政課的主陣地在課堂,但課堂之外的教學育人同樣重要。為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跨越,全國各地各高校創新思路,通過加強社會實踐、開展校園活動、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思政課教學體系正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課堂之外”的思政課同樣精彩。

  走向基層、深入一線

  雙腳丈量祖國大地

  大學思政課如何“入腦入心”?對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學生如何去學習和理解?知行合一,生態文明思想如何指導實踐?面對這些問題,以林科為優勢的高校——東北林業大學每年都會組織20余次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研究、資源節約調查、科技興林服務、生態邊城綠色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每到一處,學生們積極向當地群眾傳播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

  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把思政課堂開進紅色遺址。在學院2018年開展的“追尋青春足跡 紅色築夢之旅”和“踏上黑土地 重溫紅色情”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院4支實踐團隊奔赴延安、瀋陽與井岡山。身臨其境的紅色教育,讓同學們更堅定了理想信念。

  特區何以能立?特區經濟何以勇立潮頭?特區精神如何與時俱進?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學生團隊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授課教師的指導下,赴深圳一週尋找答案。同學們深入走訪5個城區,形成2萬多字的調研報告。

  這些正是高校思政課在課堂之外積極開闢、用好“第二課堂”的實踐縮影。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只有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同學們走向基層、深入一線,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才能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學習理論、認知國情、砥礪情懷的重要載體,同學們穿梭于工廠礦山、行走在田間地頭,實實在在感受著新中國70年的偉大歷程與生動實踐,感悟著每一個人心中的中國夢。”清華大學團委書記邴浩説。

  制定標準、知行合一

  打通育人最後一公里

  “棒極了,連續答對8題!今天首次出現把題包答穿的選手!”“太可惜了,離奪冠只有一步之遙!”場上角逐激烈,場下觀眾或激動鼓掌或惋惜嘆息……

  不久前,東南衛視演播廳內氣氛熱烈,第三季福建省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在這裡舉行。競賽從2018年5月啟動,歷時半年多,全省88所高校20多萬名學生參與,參賽學校和隊伍實現省內各層次高校和各類別學生全覆蓋。

  北京科技大學校園內,類似活動也在熱烈進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隨著開場舞蹈《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精彩演繹,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在學校教職工活動中心開賽。這是北科大探索思政課校園實踐模式的新嘗試。此外,北科大還通過課堂情景劇、微電影、辯論賽、社會調研成果展示等積極拓展思政課的多元形式。

  “團隊成員要自主查閱大量資料,角色分工、情節、著裝、道具等,大家反覆討論、琢磨,不知不覺中,對課程重點內容的理解就深化了……”北京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1701班的學生李慧進説。

  為提升育人效果,許多高校正努力探索思政課校園實踐活動規範化與生活化的“雙輪驅動”。

  “規範化”是指通過制度化、標準化措施讓活動有章可循。設置明確主題和具體操作方案,對人員確定、成員分工、項目名稱、成果形式、考核方式做出詳細説明。同時,改革思政課成績評定方法,把學生校園實踐活動納入思政課平時成績計算範圍,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生活化”是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學生校園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活動中深化理論認識,促進知行合一。主講教師邀請資深教授、青年教師、高年級學生,針對學習、考研、就業等話題與學生面對面釋疑解惑。

  對此,不少高校負責人表示:真正走到學生當中,面對面、心貼心至關重要。只有面對面的態度,才能有心貼心的溫度,才能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才能打通學校育人“最後一公里”。

  創新表達、實時連接

  極大提升教學效果

  最近,福建師範大學2017級本科生靳文浩迷上了一款“小遊戲”——由學校研發的“青馬易戰”移動端軟體。軟體把思政課的知識點轉化為1.25萬道試題,引導學生參與理論通關,設立月度冠軍和季度冠軍,並將答題情況納入學生綜合考評和思政課課程成績,極大拓展網路育人的新空間。

  “每一代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據學生的這種變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準。” 福建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葉燊説。

  針對大學生“網路原住民”的鮮明特點,各高校均已把網路作為思政教學重點陣地。

  “學習築夢”是2018年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的重點品牌,目前,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學習築夢”“青馬工程”等20多個系列新媒體平臺,是大學生的精神家園。他們在這裡推送“指尖上的學習課”,形成了課上課下實時連接、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教師學生隨時互動的新模式。吉林省各高校也通過“學習築夢”“好好學習”等微信公眾號,以及“學習築夢”專欄等平臺,形成聯通全省70萬大學生的“學習築夢”網路矩陣。

  談及育人效果,老師們紛紛表示:網路思政拓展了大學生的成長空間。用學生喜歡的語言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堅定理想信念,既“抓眼球”又“觸靈魂”,極大提升了思政教學效果。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須把優良傳統講活,將傳承教育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工作創新。善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思政工作才能融入青年的精神血脈中,進而鼓舞他們伴隨新時代的號角,樹立起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説。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