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研“國家隊”亮十八般武藝——走進中科院公眾開放日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看科研“國家隊”亮十八般武藝——走進中科院公眾開放日
新華社記者岳冉冉 董瑞豐 董雪
沙子如何變身晶片?如何實現從“風雲不測”到“風雲可測”?在2019全國科技活動週期間,公眾在中國科學院多個科研院所享用到了一道道精美的科普大餐。
5月19日至26日是2019全國科技活動周。今年活動周的主題是“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活動週期間,被譽為科研“國家隊”的中國科學院一大批科研院所免費向公眾開放。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要想使科技創新能夠真正的取得成功,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支援至關重要。
計算技術研究所把坐落在北京中關村的科研大樓變成了“神計妙算遊樂場”,公眾手持一本科學“護照”就可玩遍整棟科研大樓。沙子如何變身晶片?智慧電腦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帶領大家了解了從沙子到晶片的製作流程、看到了晶片內部複雜的電路結構。
如何實現從“風雲不測”到“風雲可測”?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天氣圖製作、龍捲風製造機、雲室實驗、VR虛擬現實設備,讓公眾了解了天氣預報的流程。
自動化研究所主打人工智慧和腦科學兩個前沿領域,向公眾展示了類腦智慧、智慧博弈、視聽覺認知等智慧技術領域的成果。
物理研究所上演了大型實驗秀《元素奇跡》。在茶水中倒入氯化鐵溶液,茶水顏色變得和墨水一樣深;當高錳酸鉀和甘油混合後産生的漂亮火焰,引得現場掌聲一片。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現代科技館開放了能源世界、光學世界、材料世界、月球探秘等多個展廳。“去年聽説‘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科學突破,中心電子溫度達到了1億攝氏度,心裏很好奇什麼樣的容器能裝下這麼超高的溫度,所以就帶兒子來看看。”在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模型前,一位觀眾笑稱自己全家都是“科迷”。
在固體物理研究所,來訪的公眾個個摩拳擦掌,原來科研人員給大家帶來了溫差發電裝置。當溫熱的手掌接觸熱電材料産生溫差時,連接的小燈泡就會閃爍亮光。溫差越大,燈泡就越亮。
在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公眾們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真實的腫瘤組織切片,了解了真實腫瘤細胞的産生與發展。
在昆明植物研究所,以“植物的光影世界”為主題的活動正在展開。“花兒為什麼有各種顏色?蘑菇為什麼有毒?為什麼樹上樹下都長有苔蘚?”四場充滿趣味的科學報告,吸引了孩子們專注地傾聽。在昆明植物園奇異植物館,公眾好奇地觀察著豬籠草、捕蠅草、瓶兒草……原來,這些植物不“吃素”,專吃各種小昆蟲。
“讓高端科技走近生活,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這也許正是中科院公眾開放日最大的價值所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楊永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