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瑤寨:春裏採茶話脫貧
新華社南寧3月16日電 題:廣西瑤寨:春裏採茶話脫貧
新華社記者黃耀滕、雷嘉興
清晨,四面環山的村寨還籠罩在霧氣中,56歲的瑤族村民楊雲花就背起竹簍去茶園裏採春茶。
楊雲花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縣加尤鎮百隴村碑坳屯。這是一個典型的瑤寨,坐落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腰間。碑坳屯耕地少,茶葉種植是當地的主要産業。
“春茶價格比較高,現在一芽一葉的茶青每斤賣8到15元,毛尖茶青每斤能賣到40到60元。”楊雲花家裏種植的是淩雲縣特有的白毫茶。沿著寨子後面的小路,走上一個山坳,繞過一個斜坡,十幾分鐘就到了楊雲花家的6畝茶園,茶樹正冒出新芽,滿目翠綠。
説到瑤寨過去的貧窮,村民們印象深刻。“房子幾乎都是茅草房,瓦房只有一家,更不用説樓房了。”村民羅世剛回憶説。寨子位於深山中,山高路陡,儘管到鎮上的直線距離並不遠,但通往外界只能靠一條盤山路,到鎮上趕集要走幾個小時。
百隴村黨支部書記陽長標也是村裏的老茶農。1994年,陽長標到毗鄰加尤鎮的玉洪鎮茶場打工,看到那裏的茶農在採茶季節每天都有不錯的收入,便決定返鄉種茶,發動親戚很快在山腰上開闢了5畝茶園。
在陽長標的帶動下,寨子裏的村民們也紛紛種植茶樹。2003年,楊雲花也在半山腰上開出了一片茶園。
“以前採了茶得背著走幾個小時到鎮上的加工廠賣,有時還得排隊,有時甚至賣不出去。”陽長標説,為了解決茶農賣茶難的問題,2009年他在村子裏辦起了茶葉加工廠,2012年創辦了茶葉公司,註冊了商標,走上品牌發展之路。
如今,百隴村的茶葉種植已經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路子,通過建設茶葉加工廠、保護價收購茶青等,帶動貧困農戶脫貧增收。僅2018年,陽長標的茶葉公司就支付當地茶農的茶青收購資金532萬元,茶農戶均收入約1.3萬元。
“從3月份的春茶起,可以採到9月份,賣茶葉能保證我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有固定收入,有時候一天就可以有一兩百元。”楊雲花説,這些年家裏種茶的年收入最高時能達到2萬餘元。
淩雲縣茶葉中心主任謝再騰介紹,全縣從事茶葉生産、加工、銷售的有4萬餘人,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在做與茶相關的工作。去年淩雲縣完成茶園低改1萬畝,新增有機茶面積1998畝,幹茶産量5503噸,産值4.9億元。全縣已有1.5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茶産業實現脫貧。
傍晚時分,採了一天春茶的楊雲花背著竹簍回到了寨子,到了陽長標在村子裏開辦的茶葉公司,過秤、現金結算,幾分鐘時間,楊雲花一天的勞動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楊雲花笑著説,通過種茶增收,家裏新建了兩層小樓,告別了過去的茅草房,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