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港澳代表、委員聚焦大灣區:發揮所長貢獻國家
中新網3月6日電 綜合報道,全國“兩會”開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支援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來自不同領域的港澳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均認為,港澳應把握機遇,將自身的專業優勢推廣到大灣區,與內地同發展共進步。發揮港澳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建設好大灣區。
培養灣區人才 助青年“融合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方面,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在接受採訪時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之後,大灣區是香港青年最理想的發展之地。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則提出具體建議,她表示,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協商設立一站式大灣區資訊平臺,整合不同資訊,激發更多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建議政協就如何促進青年人到大灣區遊玩及工作等,進行專題研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對香港來説是一個明確的“發展關鍵詞”。
他表示,將通過為香港青年爭取入學、創業、就業的便利和空間,促進香港青少年進入大灣區、了解大灣區,從而達到真正的“融合發展”。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則重點關注人才培養,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國家的戰略,亟需培養人才推動建設;希望進一步得到內地高校支援,增加澳門學生保送到內地高校的名額,同時開放所有學科讓學生填選志願;統一考試流程,加強培育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陳錦鳴指出,由於灣區的建設離不開人才支撐,三地應繼續深化人才培養的合作內容,讓三地資源共用,共同培養灣區建設所需的人才。
發揮港澳優勢 實現灣區互利共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毅指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等內容,這説明香港在國家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性,所以香港要緊緊抓住國家的發展脈搏,在大灣區的巨大腹地機遇和空間中,做“一國兩制”的新實踐,再創輝煌 。
全國政協委員莊紹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吸引人才,離不開宜居宜業的環境,除了中央不斷出臺的便利措施,香港亦可把教育、醫療、專業服務等優勢經驗推廣到大灣區,由此不僅讓香港發掘機遇,亦令整個大灣區受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強調,香港是大灣區走向世界的“金橋”,要繼續保持香港特色,為國家發展提供金融等各個方面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夥人”的橋梁作用。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長賀定一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給予澳門的很大機遇及空間,澳門要珍惜及聚焦大灣區發展,希望讓澳門進一步發展,更上新臺階。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表示,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高速推進的階段。作為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澳門特區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以自身的優勢和功能為國家貢獻力量。
旅遊、科創、金融…… 灣區經濟前景可期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陳錦鳴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且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備,若能加以整合相關資源,將能為旅遊休閒産業提質升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提到,對於報告中創新科技方面的內容,香港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國家現有的人才和市場資源,幫助國家發展創新科技。尤其在大灣區方面,香港應該在國家大力支援基礎研究的基礎上發揮作用,把大灣區打造成為國家創新科技中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進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則表示,在融入灣區過程中,香港可在貿易商品配對、産業升級提升轉化為産品鏈等方面發揮優勢,令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合作,促進出口。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則建議,進一步進行金融體制創新,在大灣區打造金融創新區,同時簡化灣區跨境稅務安排,吸引港企、港人到大灣區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