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桌上的中國年:春節娛樂為何熱衷打麻將?
【編者按】
關於春節,你知道多少?
站在以秒速變化的2019年初,我們問出一個“老套”的問題。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産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
然而你知道嗎?春節不單是個節日,它還蘊含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以及你所帶來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網推出系列策劃《春節知否》,力圖通過你我之於春節的點滴變化,勾勒中國社會圖景的巨幅變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 題:【春節知否】牌桌上的中國年:春節娛樂為何熱衷打麻將?
作者:冷昊陽
春節假期進行時,以團圓為主題的中國春節,親人團聚、走親訪友,除了拜年和聚餐,一桌麻將似乎一直是春節社交的保留節目。親友之間的牌桌上,並非賭博,只是娛樂,和看春晚、包餃子、貼春聯一樣,在很多中國人的“過年記憶”裏,總有幾個有關打麻將的故事。
“春節裏的打麻將,更重要的是親情傳遞”
中國人對麻將的熱愛,世界皆知。年輕人休閒娛樂,可以打麻將;老年人打發時間,可以打麻將;鄰里串門、親朋團聚,可以打麻將……有網友調侃,“三缺一,才是中國人最大的恐懼。”
全年之中,如果要找一個全民打麻將最集中的時間點,那一定就是春節了。
從是銀裝素裹的東北,到春暖花開的華南,跨越整個中國,麻將在春節的出現,沒有地域之分,只有玩法不同。
一家人團圓,對於老年人來説,似乎只有麻將才能讓年輕的孩子們放下手機,在牌桌上找回團聚的歡聲笑語,而對於年輕人來説,在處處“被催”的春節社交中,麻將,也許是僅剩的快樂噴泉。
家住北京的李博還記得,小時候,自己家過年時有四大保留節目——年夜飯、包餃子、看春晚和打麻將。
但小孩是上不了牌桌的。那時他的任務,就是守在電視機旁,等待一個個春晚小品節目,然後通知大人電視機裏是哪位笑星登場了。
現如今,已經參加工作的李博成了一名資深“麻友”。每逢週末假日,甚至工作日的晚上,他能約上幾個“志同道合”朋友,來搓幾局麻將。李博説,打麻將不僅是娛樂方式,也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個好方式。
今年的春節,李博除了和家人過一把麻將癮之外,還約著未婚妻家一起過年。兩家愛打麻將的人湊在一起,麻將也就成了一項重要的活動。
對於像李博這樣的普通中國人來説,春節裏的打麻將,更重要的意義是親情傳遞。
“親友相聚,打麻將都是量力而為,從來不會賴賬,也不會因為輸錢而不高興,每次一起打麻將,但凡我輸了錢,長輩還會私下把錢給我。”李博説,春節麻將就是烘托過年喜慶氛圍的一種方式。
春節牌桌上,親人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中國人之所以愛打麻將,不僅僅是因為“有意思”,更不是去計較背後的輸贏。一張小小的麻將桌,就仿佛一根紐帶,維繫著中國萬千家庭中,最動人的親情。
52歲的宋梅常年在北京工作。現如今,她一年只有一兩次回到東北老家的機會,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一聚。
宋梅的母親共有4個子女,她排行老大。因為4個人並不在一個城市生活,每逢春節,就是他們團聚的難得時刻。今年,宋梅臘月二十七就踏上了回到齊齊哈爾老家的列車,打算一直住到正月十五,多陪陪家人。
在以團圓為主題的春節裏,似乎再沒有那種娛樂方式能如同打麻將一般,溝通起老中青三代,團聚起全家的親情。
對此,宋梅説,或許是因為東北東北天氣太冷,沒什麼室外活動;或許是因為全家人打麻將的“癮”都不小;但最重要的是,一張麻將桌,才是久別重逢的親人噓寒問暖、閒話家常的理想場所。
“老人身體怎麼樣?”“孩子有對象沒呢?”“這一年生意咋樣?”伴隨著麻將碰撞的聲音,一年未見的一家人在麻將桌上迅速找到共同話題。
牌桌上,親人之間都會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宋梅説,打麻將不能在意輸贏,大家看誰輸的多了,都會故意給對方“點炮”,此外,兒女們也會故意輸點錢給老母親。“能看到她開心,就是春節裏最大的幸福。”宋梅説。
全家團圓才是最期待的“年味”
在很多中國人的“過年記憶”裏,總有幾個有關打麻將的故事。能在麻將桌上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宋梅無疑是幸福的。但這樣的幸福,對於何鐵來説,卻只能在記憶裏找尋了。
過去的三年,何鐵的父親和母親相繼離世。對於這個年近不惑的中年男人而言,雙親的離去,也意味著春節的年味正在消散。
何鐵回憶,家中二老去世後,兄弟三人賣掉了老人曾經居住的房子。少了這一個共同的“家”,本不在一個城市生活的三個家庭,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我媽生前很喜歡打麻將,她後來自己打不動了,就搬一把椅子坐在我身後,看我打。”何鐵回憶,他母親生前的最後幾年,精神頭已經明顯不如從前,但只要三個兒子都回到身邊,支起一桌麻將,老人依舊能找回孩子圍坐身邊的歡樂。
現如今,父母不在,家中老房不在,即使兄弟聚會,也多是選擇找個餐廳一起吃飯……那種伴隨了何鐵幾十年的,一家人圍在家中麻將桌前歡聲笑語、互賀新春的春節,再也回不去了。
畢竟,無論是豐盛可口的團圓飯,還是歡聲笑語的麻將桌,只有全家團圓,才是中國人心底裏最期待的“年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