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濃情年夜飯

2019-02-07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孝敬父母的紅包。(台灣網 劉洪羊 攝)

  台灣網2月7日貴州訊  (記者 劉洪羊)北京時間淩晨5點半,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車、馬、郵件一切都很慢。我在車站停頓、略滯身形、留下這瑣碎的片段、只為與熟悉告別。似乎沒有經歷火車回家的年味是不完整的,至少沒有那麼完整。因為足夠慢,所以額外增加了以往求之不得的閒暇時光。因為足夠小,禁錮了身體不能肆意伸展,只好讓腦子信馬遊韁。在這裡哪怕路途遙遠,哪怕五湖四海,卻都只有一個方向,它叫做,故鄉。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大掃除、放炮竹、貼春聯,在一切春節例行的活動中,只有年夜飯才最具儀式感。《荊楚歲時記》記載年夜飯要在守歲的地方吃。每到這時爸媽就會把家裏客廳打掃乾淨,歸置整齊,一桌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就在這裡開始。年夜飯必備的菜有很多,例如蘿蔔,老一輩説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具有養身功效。而在南方話中蘿蔔又叫做“菜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彩頭”。詩經記載“獻羔祭韭”,羊羔和韭菜搭配是非常滋補的一道菜,其中的韭菜,取義“長長久久”。水果荸薺也叫馬蹄是過年最暢銷的水果,因為其諧音“必齊”,寓意除夕夜的闔家團圓。每年必備的菜當然少不了清蒸鱸魚了,在父母看來,魚的象徵意義已遠遠大過了魚本身的食用性,因為除夕夜的魚不能吃完,這寓意著吉慶有餘,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在家裏還有一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除夕的年夜飯不能完全吃光。家裏的飯菜必須到正月十二以後才能把吃剩的壞菜壞飯扔掉,這寓意吐故納新,象徵舊的一年徹底過去,開開心心接納新的一年。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如果説年夜飯是過年最具儀式感的活動,那飯前祭祖則是這項儀式感的重中之重。父親告誡我,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必須祭祖,祖宗沒吃,子孫不能先吃,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在年夜飯前必須先由男性請香、忌酒向祖宗問候,然後再由女性向祖宗祭祀瓜果和菜飯,表示後代子孫向祖宗請安。如果家裏有年過半百的老人,兒孫要向家裏的老人行禮,按照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依次磕頭。作為回應,長輩會向孩子們一一發放紅包,表示對小朋友的祝福和期望。通過祭祀,禮的精神就傳達出來了,表示祖宗看到開創的基業綿延下去也就能心滿意足的享受祭品,能高高興興的跟子孫一塊過年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望著窗外的禮花,不禁感嘆時光荏苒。年少時總感覺人生很長,想見的人總以為有機會,長大後卻發現,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當扣子離開了衣服,才知道什麼叫做依賴;當衣服失去了扣子,才懂得什麼叫陪伴。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思念。(完)

“媽媽牌”清蒸鱸魚。(台灣網 劉洪羊 攝)

[責任編輯:李寧]